快遞+快運、一體化+數字化,兩個方程式的結果,正指向德邦股份。
我國的快遞行業史,有一個鮮明的特點_“活越來越多,錢越來越少”。
活多,指的是不斷擴容的市場規模,錢少,指的是不斷縮水的單票利潤。造成這個局面的表面原因,好像在于快遞企業“年年小打,五年大打”的價格戰。真實原因,卻在于整個物流行業中,快遞細分市場的特征。
快遞市場,有幾個特征_競爭嚴重同質、搶奪市場增量、快遞電商博弈。這幾個特征一日存在,快遞企業的斗爭一日不停。
不過,這是否意味著物流行業的全部業態?
在物流的世界里,普通人只知三通一達一順豐,卻不知行內的細分領域,跟企業品牌其實沒有太大關系,而是采用另外的業內標準_重量。
按照傳統公斤段劃分方式,公路物流市場可以劃分為三類_快遞、零擔、專線,分別對應在 0-30kg、30kg-3T及3T以上的單票貨物重量。
而這個劃分方法,還可以進一步細化,逐漸切分出兩個類別_10kg甚至3kg以下為主的小件快遞,10kg以上為主的大件快遞。
這個標準,之所以沒有為公眾所熟知,原因也很簡單_各家快遞企業對產品重量段劃分不同。
在以電商快遞為主打的中通和韻達,10kg以上的產品被劃分在快運產品體系中,以時效件產品主打的順豐,以20kg為界。而在由快運切入快遞市場的德邦,3-60kg產品統歸于大件快遞體系。
正因為沒有統一標準,在券商分析師的研究中,口徑也各不相同。最終磨合形成共識_10kg 以下產品為小件快遞,10kg-60kg為大件快遞,60kg以上為零擔市場,500kg以上為整車市場。
在這個新的劃分標準下,我們看待快遞的角度,顯然發生了一些變化_我們日常接觸的快遞、印象中熟悉的快遞,認知中了解的快遞,大部分其實只隸屬于小件快遞的范圍。
而在這些之外,其實還存在一個公眾不熟知的細分市場,以及她對應的從業公司_本篇報告的主角_德邦股份(603056.SH)。
01 “特立獨行”的德邦
在國內的快遞界,德邦其實是一個很特殊的存在。
論歷史,她是業內的老前輩,可以追溯到1996 年誕生于廣州的德邦物流;論業務,她更偏向于大件快遞,有六成以上的營收,有賴于這塊業務。
2021年8月26日,德邦股份發布了自己的2021年半年報。在這份報告里,大件快遞在她業務構成中的權重,進一步被證明。在2021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8.89億元,同比增長28.16_。
其中大件快遞業務實現收入91.68億元,同比增長33.67_;貨物總重量327.9 萬噸,同比增長37.6_;業務量3.1 億票,同比增長33.2_;快運業務實現營收 52.80 億元,同比增長 18.76_;貨物總重量 308.3 萬噸,同比增長 20.4_。
此外,在大件快遞業務中,德邦以29.57元的票均收入,實現了0.35_的同比增長。
在2021年的快遞行業內,“降價拉業績,價格換份額”,仍是快遞企業搶市場、換增長的通用策略。而人力成本上浮、油價多輪上漲等因素綜合作用,上下游價格的波動,也為快遞企業帶來了成本壓力。
更為關鍵的是,疫情的反復,讓整個行業的正常運營,帶來了相當程度的不確定性_這在具體的運營層面上,表現得尤為突出。
運輸的通路受制于疫情防控,導致貨物轉運不及時,生產周期被偶發疫情打斷,導致貨量不穩定。
這些主觀、客觀層面的因素,共同推動了快遞行業在2021年里,表現得不那么盡如人意,也是分析師們給出保守預計的來源。
不過,對于德邦而言,這些因素的影響同樣存在。比如歸母凈利潤與毛利率的下滑,但就整體而言,德邦兩大收入核心,快遞與快運業務,仍然實現了符合預期的營收雙增長。
這其中的原因,一經說破,理解起來也并不困難。她的核心奧秘,就存在于德邦特有的快運、大件快遞以及直營模式中。
這也是在快遞行業陷入以價換量的價格戰之際,德邦能免于俗套的原因所在。
02 “特立獨行”的來源
解讀德邦的業務模式,可以清晰地發現,幾點特殊性,使得其成為有別于其他快遞企業,成為“特立獨行”式存在的根源。
這些幾點特殊性,分別可以總結為_業務組合均衡、大件差異定位、直營模式效應。
自2015年開始,德邦依托于自己在歷史上積累的全網布局及大件能力,開始在業務量較大的地區開展倉儲供應鏈服務,為客戶提供一體化的解決方案。由此形成了零擔快運、大件快遞與倉儲供應鏈三個核心業務板塊。
對歷年財報進行觀察,可以得知。公司的幾塊業務,形成了互為倚重、共享資源、適度對沖的業務構架。以2021年1季度的財報為例,德邦的上述三個業務,均實現了高速增長。
在上一期財報中,收入占比最高的大件快遞業務第一季度營業收入45.46億元,零擔快運業務第一季度營業收入25.89億元,倉儲與供應鏈業務第一季度營業收入為2.35億元;三者分別實現了79.28_、36.96_、155.80_的增長比率。
而從我們前面對于本季財報的分析中,同樣可以看出這種類似的構成。
這種三業務板塊,雙輪拉動的業務格局,顯然是一個較為均衡的業務組合,無疑意味著德邦股份整體較高的抗風險能力。
而德邦在大件領域中的定位,既是公司的差異化所在,也是這一領域的優勢來源。
大件快遞具有“價值高、破損率高、操作難、服務鏈條長、賠償成本高”的特點,對末端服務、運輸品質有更高的要求,需采用適用于大件貨物的信息網絡、分揀設備及配送體系。
因此,大件快遞企業,相對具有更高的行業進入門檻,行業競爭者數量也更少,在面對下游客戶時,無疑具有較強的議價能力。
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在大多數傳統快遞企業,因競爭而導致單票業務收入大幅下滑時,德邦的單公斤收入同比只下降了2.9_,構成了公司業績增長和現金流來源的穩定一極。
但要做到這一點,其實并不容易,她依靠的不只是大件快遞的行業特性,同時還需要德邦在經營與產品層面,確立實實在在的競爭優勢。
在這一點上,德邦在練好基本功的同時,也在緊跟客戶的需求變化,從而及時做出調整。
對物流行業而言,時效和可靠是任何時候都必須具備的兩大核心,快運、快遞亦是如此。
在運輸時效上,公司在幾家快運公司中優勢顯著,尤其是大件快遞3·60和航空大件隔日達產品,運輸時效平均只需要 2天左右,充分體現其區別于行業的差異化優勢。
在“可靠”方面,德邦推出了一系列覆蓋各個環節的產品,用標準化的產品為客戶保駕護航。
針對不同時效要求及運輸距離,德邦提供了精準卡航、精準汽運、精準空運三類標準化產品,針對單票重量或體積較大的快運貨物,提供了整車服務等。
同時,高時效、安全可靠的服務,也反哺了德邦的品牌形象,形成了正向循環。
德邦能取得這些差異化優勢,在相當程度上,源于其直營模式的特殊性。
對于快遞行業熟悉的讀者都知道,“四通一達”等大部分快遞公司,都采用了加盟模式。這一模式的好處,在于可以實現網點的快速擴張,但這一模式也存在著對應的劣勢,那就是快遞企業對加盟商缺乏掌控力。
在直營模式下,德邦對于每個環節均擁有絕對的控制力,能夠保障服務的標準性及高效性,通過“簡單復制,快速擴張”,公司在保障服務質量的同時迅速擴大網絡覆蓋范圍,占領了市場.
一個鮮明的例子,發生在2021年春節,在德邦快遞在直營模式帶來的強管控能力下,公司在2021年,首次推行春節不打烊策略,有效保障了春節期間公司經營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帶動貨量實現了高速增長。
這使得德邦的末端運營能力,受到了廣大用戶較高程度的好評,其在快運領域的核心競爭力,正是由此確立。
而在公司的長期運營下,直營模式前期擴張慢的行業難題,逐漸找到了解決方案。早在2021年末,德邦便基本實現了對我國地級以上城市的全覆蓋,在鄉鎮一級,其覆蓋率亦超過94.8_。
03 德邦的進階之路
復盤德邦的歷史,可以清楚地看到這家公司伴隨著行業的發展,呈現出清晰的進階之路。
德邦的第一次進階,發生在從快運業務到快遞業務的擴張中。在快運市場占據領先龍頭地位后,行業增長瓶頸也阻礙了業務規模的繼續擴張。
在經歷了2010 年-2013年的快速擴張期后,德邦的營業收入在2014 年達105億元規模,但收入增速明顯下滑的苗頭,也在這一年出現。
為了謀求更大發展空間,德邦開始向持續高增長的快遞市場進軍。早在2013年,公司便向大件快遞轉型,日后的“3·60 特惠件”、“360 特重件”等拳頭產品,正是在這一時期推出,2018 年,德邦將公司品牌更名為“德邦快遞”,開始全面聚焦大件快遞市場。
對于眼下的德邦而言。并沒有停下進階的腳步,一些可見的變化,正在推動公司第三次進階的發生。
這種變化的標志,在數字化、一體化的方向上,得到了鮮明的體現。
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自動化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物流行業逐步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以科技驅動降本增效。
因此,打造前瞻性的信息平臺以促進管理和業務的持續優化,并使之成為公司核心競爭力之一,助力降本增效及客戶體驗的提升。構成了快遞物流行業的前瞻性趨勢,也成為了德邦的進步之源。
在德邦的歷史上,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科技賦能帶來的運營及管理優化,這是德邦歷史中的傳統之一。
早在2003年,德邦開發TIS 物流信息系統。而近年來,進一步打造前瞻性的信息平臺,并力促其成為公司核心競爭力之一。不過,這顯然需要更多的資源支持。
因此,德邦每年在IT上的投入,占到了公司營業收入的 1.5_-2.0_。這幫助公司建立了智慧場站等系統,得以提高業務處理效率,而電子面單、智能收派等系統的推出大幅提升客戶體驗。
目前公司獨創的小大件融合分揀、防暴力分揀、銷管家已成為業內科技賦能的典型代表。
為客戶提供一體化的解決方案。公司倉儲與供應鏈業務依托于德邦全網布局及大件能力,通過自主研發的CPS(客戶自助系統)、DPC(訂單調配系統)、WMS(倉庫管理系統)、TMS(運輸管理系統)支撐渠道、訂單、倉儲及運輸一體化,實現企業供應鏈系統集成及數據交換,提升配送體驗、降低物流成本、節約管理精力。
對于德邦而言,這或許是一場永遠停不下來的進階之路。
在我國,很多行業的繁榮,都可以歸因為人口密度福利。快遞行業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不過,這個業態,正在隨著行業的發展而改變。
國內需求持續高速增長,外部風險較低的物流,是一個理想的“長坡厚雪”賽道,這給了物流行業以長期成長的外部環境。
但另一方面,內卷式的價格戰,已經露出了疲態,市場份額正向網絡穩定、精細化管理能力強的公司轉移,也是發生在過去一年里的事實。
因此,對于德邦而言,雖然她的利潤、毛利率和營收,會隨著行業的波動而起起伏伏,但她在管理能力、強執行力上的提升,卻不會因此稍停。
觀察德邦“快遞+快運”、“一體化+數字化”這兩個方程式,不難得出結論,她在左端的放大,也正是這家公司差異化競爭力的同向上升。(作者_魏宇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