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銀行保本理財都是投資者和儲戶眼中的“香餑餑”。
一方面,在如今銀行定期存款利率改革的背景下,銀行理財成為了可靠些替代產品。
另一方面,銀行理財品種多樣,且風險系數總體較低,適合絕大多數人群。
但是,銀行理財也將迎來“變革”,2022年開始,保本理財將“退出江湖”。
“資管新規”即將落地實施
什么是資管新規,作為一名銀行工感謝分享,我認為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其內涵,如果要用“大白話”來解釋,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
- 理財產品不再保本,銀行保本理財將會逐漸“退出江湖”;
- 理財產品運作更加合規,因為理財原來屬于銀行的表外業務,“資管新規”后會納入銀行表內,體現在銀行資產負債相關科目;
- 信息披露更加透明,在以前我們甚至不知道銀行發行理財后,資金投資到了什么領域,“資管新規”后,將會受到更加嚴格的監管。如果產品出現違約,還可以通過核銷、批量轉讓等方式進行處置。
所以,資管新規由于疫情的原因已經延期了一年了,相信在2022年開始,資管新規將正式落地,屆時,所有理財產品將不再保本,理財產品的本金和收益部分都會有可能面臨損失。
“資管新規”會給投資者帶來什么影響?
一是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波動增大。根據市場分析師分析,隨著理財凈值型產品的增多,如今市場調整時已表現出凈值波動的問題,預計今后這樣的問題會加劇。
二是理財等產品的投資風險將全部由投資者承擔。大家知道,2020年包商銀行已經宣布破產,但是由于存款保險制度的保證,許多個人儲戶的存款得到了全額兌付。但是理財不比存款,在銀行發生系統性風險的時候,銀行的存款可以蕞多得到50萬的賠付,但是理財產品不行,理財產品的風險則要由投資者“買單”。
三是投資者甄選理財產品需要更加謹慎。如今,銀行把理財產品的的風險等級劃分為了五類,即(R1~R5),不同等級代表著不同風險,等級越高風險也越高。今后,為了保障我們的投資收益,在購買理財產品之前,就要小心小心再小心。
保本理財退出“歷史舞臺”后,我們該怎么辦?
作為一名銀行從業者,我個人認為,未來銀行的理財產品不保本將成為趨勢。一方面是由于在保本的機制“約束”下,銀行的理財違規問題頻發;另一方面是在投資者的投資意識持續完善的情況下,銀行是時候推出“不保本理財”來適應市場競爭需求了。那么在保本理財退出“歷史舞臺”后,我們該怎么辦呢?
實際上,加強投資理財知識學習才是關鍵。當下,銀行存款利息下滑、銀行保本理財退出、銀行高收益產品監管趨嚴,所以,為了提高我們的資產綜合收益,學習多渠道理財的方式方法才是關鍵。這段時間 我就在看《從零開始學理財》這本書。
雖然我已經是7年銀行從業經驗的銀行工感謝分享,但是我始終認為:只有自身實力提升了,才有資格、有能力、有渠道幫助我的理財客戶實現資產保值增值的目的。
而且,這本書簡明、有目的地教給我們關于省錢、銀行、保險、家庭、投資、創業、互聯網七個方面的理財方法,并針對我們的人生規劃及不同的投資條件和水平提供了不同的投資策略,可以說是一套為讀者量身打造的理財方案。
這本書的感謝分享是張鶴,著名財經感謝分享和理財可能,擅長運用各種理財工具為家庭或個人進綜合理財規劃,尤其擅長家庭財產無風險保值增值理財規劃,穩健的投資風格受到眾多委托人的贊譽。著有《成功理財的16堂課》、《零風險投資理財賺錢法》、《銀行投資理財賺錢法》等多本財經暢銷書。
所以,個人認為,在我們日常繁忙的工作之余,不妨抽3-5分鐘來讀一讀其中的篇目,或許會得到不一樣的理財收獲。#資管新規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