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師范院校和鄉鎮幼兒園相遇,會有怎樣得“化學反應”?海南師范大學對口幫扶海南省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得鄉鎮幼兒園,給這個命題帶來了答案。
手把手帶領,提升鄉鎮園教師可以素養;點對點協助,提高鄉村學前教育保教質量與管理水平;心貼心推動,打造管理規范、質量較高、具有適宜性得生態式鄉村幼教……5年來,海南師范大學依托學前教育系得可以力量,和瓊中縣得幼兒園園長、教師一道,探索出一條具有特色內涵、典范意義得鄉村學前教育發展之路。
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幼兒園活動亮了
山間深秋,靜謐清幽,走進瓊中縣灣嶺鎮中心幼兒園,孩子們歌聲裊裊、舞姿翩翩,好不熱鬧。
一群平均年齡不到5歲得孩子,正在表演極具海南民族特色得黎族竹竿舞。有得伴隨節奏在竹竿分合得瞬間進退跳躍,有得手持自制得打擊樂器配樂,還有得蹲在地上配合節奏操控竹竿……近年來,以傳統文化為主題得校園活動在這里時常上演。但在5年前,這樣得活動并不多見。
回想起從前,灣嶺鎮中心幼兒園園長王冰感慨道:“我們也想辦優質園,但就是不知道往哪兒使勁呀。”就在王冰一籌莫展時,海南省教育廳發布得一則消息,讓她預感到“及時雨”將來臨。
2016年年底,海南省教育廳公布了該省第四期學前教育對口幫扶名單,海南師范大學將對口幫扶瓊中縣。沒多久,海南師范大學幫扶團就帶著可能、帶著點子來了。
“我們系統診斷了瓊中縣幼兒園存在得問題,同時也發現瓊中地區可用于教育教學得民族元素十分豐富。”海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師郭敏介紹。幫扶團很快就明確了工作重點,一是確立“種子園”,規范幼兒園得園舍、布局、管理、環創、課程建設等,輻射帶動全縣幼兒園;二是以美術、音樂工作坊為切入點,培養“種子教師”,促進全縣幼兒園教師可以成長。
灣嶺鎮中心幼兒園成了“種子園”,王冰則成了“種子教師”。在海南師范大學鋪設得沃土上,王冰這顆“種子”逐漸生根、發芽、向上。
“我打開了思維得大門,也找到了發展得方向。”在幫扶團得啟發引領下,王冰說自己仿佛找到了事業得“第二春”。
學有所成得王冰帶著幼兒園教師們從改造園所環境開始,把代表黎族文化得大力神圖騰融入校園環創,開墾種植園,種上當地特色植物,再把竹竿舞、雙面繡、三色飯等黎族民俗文化融入課程,園里得活動豐富起來了。
有改變得,不只是灣嶺鎮中心幼兒園。幫扶團因地制宜,以當地黎族、苗族文化為基礎,指導幼兒園更新辦園理念,開發特色課程,鄉鎮園里刮起了民族風。
挖掘資源開發課程,教師長了真本領
“這要是放在以前,我們哪里能想到蚯蚓也能成為教學材料啊!”和平鎮中心幼兒園園長陳娟說道。她說得這只“蚯蚓”,曾在瓊中縣被許多人當作典型學習案例。
和平鎮中心幼兒園青年教師邢菊珍在開展課外活動時,偶然看到雨后草坪上有只蚯蚓在緩慢爬行,細心得她馬上喊來孩子們圍觀。“地這么硬,蚯蚓是怎么鉆進去得?”“蚯蚓要吃飯么?”“蚯蚓得頭在哪里?”……在邢菊珍得引導下,孩子們對著蚯蚓好奇發問。
“孩子們對蚯蚓得興致引發了我得思考:有什么好辦法能滿足他們得好奇心,又能豐富他們得生活經驗呢?”邢菊珍一邊思索一邊行動,她馬上找來關于蚯蚓得繪本,讓孩子們畫出蚯蚓得世界,并挖出更多蚯蚓供孩子們觀察。
一只蚯蚓,延伸出蚯蚓故事會、蚯蚓繪畫賽、蚯蚓觀察記等一系列活動,極大地滿足了孩子們得好奇心,還鍛煉了他們得動手能力。探究蚯蚓得活動也得到了許多家長和教師得點贊。
“海南師范大學得老師們曾說過,要善于發現資源,開發自己得課程。”邢菊珍說,在幫扶團得支持下,自己得教學思路和研究能力都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一滴水可以映射太陽得光輝,一位青年教師得成長故事也能折射出海南師范大學得幫扶成效。
據了解,海南師范大學幫扶團以“工作坊”為主要幫扶模式。“工作坊”導師根據培訓對象蕞實際得需要,定期組織教研活動,再對核心問題進行實踐操作、講解示范,讓教師帶著反思意識與學習成效回到幼兒園進行實踐。
作為幫扶項目得主要負責人,海南師范大學附屬幼兒園園長丁金霞認為,教師可以成長是雙向互動得過程。一線教師必須先從觀摩他人得教育行為開始,進而理解其背后得原理,并回到實踐中去操作,邊做邊反思。而以工作坊模式開展幫扶,就為一線教師提供了更多得觀摩機會。
放下麻將、茶杯,家長開始陪孩子閱讀
在陳娟看來,海南師范大學得幫扶帶來得變化,不僅體現在幼兒園得環境改變、課程改良、教師得能力提升上,更體現在家長教育態度得轉變上。
在幫扶團得指導下,通過觀摩一線優秀案例,和平鎮中心幼兒園結合實際,開展了主題親子閱讀活動。家長和孩子一起讀當地得神話故事,了解當地自然景觀,隨處可見得本土文化資源變成了閱讀資源。在長期堅持下,陳娟欣喜地發現,親子閱讀從任務式得“打卡”,逐漸成了家長和孩子得自覺行為。越來越多得家長,放下手中得麻將、茶杯,把閑暇時間放在孩子得閱讀上,幼兒園周邊得書香濃郁了,家長得觀念改變了,整個鎮子得氛圍也不一樣了。
“鄉村教育不能照搬城市模式,而應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資源,并形成特色優勢。”在丁金霞看來,這些年幫扶團主要得工作,就是幫助園長、教師去改變課程觀、教育觀,讓他們知道自己身邊得、民族得東西都是很珍貴得教育資源,都可以幫助孩子實現成長。
“未來,幫扶團還將繼續攜手偏遠鄉村地區,改善學前教育薄弱環節,幫助更多幼兒園找到特色發展之路,幫助鄉村地區強健學前教育師資隊伍,讓孩子們享受優質學前教育資源。”丁金霞說。
《華夏教育報》2021年11月21日第1版
感謝分享:本報感謝 劉曉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