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文分享
“十三五”以來,廣西累計審定農作物新品種1143個,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6%;目前已建成5個級別高一點、28個自治區級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保護區、基因庫),保存農作物種質資源及相關材料8萬余份,保護活體水產種質資源100多種;現有農作物種業企業414家、種畜禽企業178家、水產苗種企業278家……前不久,第二屆華夏(廣西)—東盟現代種業發展大會在廣西南寧舉行,會上發布得一組數據引發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一個個數字,折射出當地種業發展邁向更高質量、更高水平得良好勢頭。
糧食是社稷之本,種業是糧食之基。近年來,華夏種業發展有了很大進步,為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作出了重要貢獻,但種業發展基礎仍不牢固,保障種源自主可控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緊迫,糧食安全這根弦比過去任何時候都要繃得更緊。在“一粒種子”這個問題上下更大功夫,才能把飯碗端得更牢。
農業種質資源是保障China糧食安全和重要農副產品有效供給得戰略性資源,是農業科技原始創新與現代種業發展得物質基礎。遼寧盤錦大米、河南新鄉小麥、內蒙古科爾沁牛、寧夏鹽池灘羊、海南文昌雞、廣西欽州大蠔……華夏農業生態類型多樣、物種類型豐富,有得地區種質資源多、研發能力強,有得是制種大省、用種大省,有得以大宗作物為主導,有得是畜禽水產占優勢。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開發利用,加快第三次農作物種質資源、畜禽種質資源調查收集,加強China作物、畜禽和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建設。”圍繞這一要求,應進一步創新體制機制,強化責任落實、科技支撐和法治保障,構建多層次收集保護、多元化開發利用和多渠道政策支持得新格局。
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是打贏種業翻身仗得重要方面。從加快實施農業生物育種重大科技項目,到深入實施農作物和畜禽良種聯合攻關,從實施新一輪畜禽遺傳改良計劃和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到加強育種領域知識產權保護……推進科企合作,推動要素聚合、技術集成、機制創新,促進種質資源、數據信息、人才技術交流共享,才能加快推進農業關鍵技術攻關,早日實現重要農產品種源自主可控。
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站在新得歷史起點上,必須緊緊圍繞種業振興重點任務,聚焦資源保護、育種創新、測試評價和良種繁育四大環節,加緊推進種業關鍵共性技術和種源核心技術攻關,全面提升種業現代化水平,努力實現基礎強、體系強、科技強、企業強,為華夏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提供有力保障。
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一項技術能夠創造一個奇跡。全力以赴推進種業振興,打好種業翻身仗,讓種業裝上更多“華夏芯”,我們一定能把華夏人得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感謝分享為本報廣西分社感謝)《 全文分享 》( 2021年11月24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