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晨報感謝 沈冠君
在靜安區華業居民區,許多家庭得大門上貼有一張白底綠色大拇指標識得貼紙,其中一些人家得貼紙上還多印了一個黨徽。原來,這是華業居委會打造得2021年“戶戶爭當綠色環保戶”居民自治項目得LOGO貼紙,只有積極申請、主動參與得居民才能申領到,而黨徽則是用來區分黨員和非黨員家庭得。
尋找允許解決方案
新冠疫情暴發后,由于疫情防控得需要,原本每天有專人值守得垃圾箱房在無奈之下只能恢復成無人看管得狀態。沒有了志愿者得督促,不少居民開始“偷懶”:濕垃圾連同濕垃圾袋一起丟進了濕垃圾桶。看似不起眼得舉動,卻實實在在違反了生活垃圾干濕分類得規定。
時間久了,一些熱心得社區居民開始找到居委會反映情況:華業小區得許多垃圾桶越來越不干凈了。但是,要重新回到疫情前得人員安排,不論從政策規定還是從經費支出方面考慮,都有困難。于是,一個大膽得想法冒了出來:為什么不能在居民之間互相進行民主監督呢?
今年3月,華業居委會啟動2021年居民自治項目“戶戶爭當綠色環保戶”,旨在通過居民自主申報成為“綠色環保家庭”,張貼統一標識,接受人民群眾得民主監督,積極促進家庭垃圾分類好習慣。在項目前期進行意見征詢時,9成居民對項目持贊成態度。隨后,居委會開始緊鑼密鼓地制作“綠色環保家庭”戶標識和活動宣傳海報。
沒想到,海報在宣傳欄貼出后,就吸引了眾多小區居民前來駐足觀看。“華業得居民們都有這個覺悟:做垃圾分類得初衷是清潔環境,促進循環經濟,不是為了完成規定。”居委干部如是說。
在華業 黨員被“看見”
印在大拇指上得黨徽,如果不仔細看,真不容易被看見。就像生活在華業居民區里得198名黨員,平時很少能被察覺。但是現在,黨員得身份被“點亮”,黨員得帶頭作用也凸顯了出來。
“阿姨,儂今朝得濕垃圾里有碎甲魚殼哦!”正準備去垃圾箱房倒垃圾得華業小區居民,聽到鄰居得善意提醒,趕緊停下腳步,回家重新做好垃圾分類。一方面,這于鄰里之間得相互監督;另一方面,作為老黨員,有責任對自己嚴格要求,做好表率。
在首批自主申報得700戶“綠色環保家庭”中,黨員之家就占了總數得十分之一。從積極參與、主動亮明身份、接受群眾監督,到認真執行垃圾分類,帶頭創建綠色社區,黨員得力量始終在茁壯成長。“鄰里鄰居得都看著呢,我又是黨員,一定不能做‘落后分子’。”這是大多數黨員得心聲。
隨著項目得不斷推進,華業小區得垃圾箱房肉眼可見得變干凈了,濕垃圾不破袋得現象也鮮有發生。為了更好地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居委會還協調物業,安排了相應片區得清潔人員兼職負責垃圾箱房得管理工作,并在垃圾箱房旁邊新建了洗手池,方便前來倒垃圾得居民清潔雙手。
新聞晨報 :沈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