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人類對自我的思索就從沒停止過:“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到哪里去”。
不過,有一個問題咱們從沒懷疑過,那就是,我的身體和思想構成了我這個人。獨特的自我意識、獨特的靈魂,是我們不同于其他人的根本所在。
那么,自我意識是如何產生的呢?人為什么會產生“我”這個意識的呢?這個問題說起來就復雜了,如果把大腦比喻成一臺精密儀器,里面充滿了億萬個神經元和回路,那么,意識就好比是大腦這臺機器高速運轉的結果。
既然是臺精密儀器,那要是里面壞了個零件啥的,整臺機器就不能正常運轉。這就是我們經常聽說的自閉癥、精神分裂癥等等精神疾病的緣由,正是因為大腦的機制出了偏差,才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精神性疾病。
為什么大腦會出現運轉偏差呢?到底是哪些地方出了問題呢?
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本書《不存在的人》(The Man Who Wasn’t There),作者阿尼爾·阿南塔斯瓦米,這人采訪了患者、精神科醫生和神經科學家,他就想弄明白一件事兒——到底這些精神癥狀是如何影響自我的呢?
在這本書里,作者還寫到大腦是如何制造自我感受的,為什么大腦的關鍵部位一旦受損,哪怕只是一點點,就可能完全打亂我們的意識平衡。
1. 科塔爾綜合征造就“活死人”對大多數人來說,“自我”是我們本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論是自我意識還是自己的身體,我們都有一種依附感,默認意識住在身體里,也從來不會懷疑你是不是真的能控制自己的行為。
這種感覺雖然習以為常,但事實上,自我意識是大腦復雜機制調控的結果。那么你想過沒有,如果有天你的大腦提供不了這種自我意識怎么辦呢?你會不會覺得自己已經死了呢?
這聽上去可能有些難以理解,但是有一種疾病患者,科塔爾綜合征患者,確實就認為自己不復存在,認為自己是一個沒有五臟六腑的空殼。
神經學家亞當·澤曼報道過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科塔爾綜合征病例。一位叫格雷厄姆的中年男子在經歷過離婚和自殺未遂之后,患上了嚴重的抑郁癥,最后住進了精神病院。
他沒法體驗到任何生動的情緒,堅持認為自己一定是死了。雖然他還繼續吃飯、喝水、睡覺,但卻說自己已經不需要這些活人的需求。當別人告訴他,你其實還活著,他怎么都不肯接受。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奇怪的體驗呢?這是因為,我們大腦的某些部位對自我意識的產生至關重要,而那些得了科塔爾綜合征的患者呢,他們的大腦中,這些區域因為受損傷或者失靈,自我意識的基礎被打亂了,比如活著的感覺。
那么,這名患者格雷厄姆的大腦到底發生了什么變故呢?醫生掃描了他大腦,結果發現,格雷厄姆的額頂網絡基本沒有任何代謝活動,而這個區域就是參與意識形成的地方。
其中,有關內部活動的回路受到了比較嚴重的影響,導致他無法意識到自己的感情和身體需求。正因為跟自我意識脫離,他才會覺得自己已經不在人世。
簡單說就是,大腦的額頂網絡一旦受損,人的意識就有可能跟肉體脫離,就算不缺胳膊少腿,人也壓根意識不到自己還活著,這種奇怪的神經性疾病就是科塔爾綜合征。
2.阿茲海默癥讓我們了解自我意識由兩部分組成你跟別人講自己以前的經歷時,是不是這么說的:當年,我和誰,在什么什么地方……時間、地點、人物,講述的方式都有點像說故事。
在我們的記憶里,我們過去的生活都是以故事的形式存在的,所有這些故事合起來就是“敘述的自我”,這些敘述的自我構成了我們的“自我認同”。
那么敘述自我是怎么來的呢?神經心理學家羅賓·莫里斯表示,在人的大腦中有一個“自我呈現系統”,這里面有兩種記憶,一種是語義記憶,儲存著我們有關自身的信息和觀念;另一種是情景記憶,也就是跟一定的時間、地點及具體情境相聯系的事件。這兩種記憶相互作用,就形成了敘述自我。
然而,阿茲海默癥患者的大腦就沒法進行這個過程。就拿一位大腦海馬體被切除的患者來說,他的情況跟阿茲海默癥類似。如果問他,母親給他留下了哪些最深刻的記憶,他最多只會回答“她是我的母親”。也就是說,他只知道母親是誰,卻無法回憶起關于母親的事情,也就是情景記憶出了問題。
由于沒法回憶起過去的故事,人也就不能維持自我認同,你想想,假如你對過去的人生經歷一無所知,啥都想不起來,你會不會壓根不知道怎么活下去?不過,千萬不要以為人的自我意識是完全靠敘述自我支撐的。
科學家們進一步研究發現,阿茲海默癥患者還保留了一部分自我意識,這部分記憶儲存在身體里,心理學上管它叫“涉身自我”。
什么意思呢?比如說你平時打字的時候,每敲一個字母,是不是手指習慣性地就敲到了那個字母?你不會每敲一個字母之前都停頓一秒在鍵盤上尋找它,對不對?這感覺就好像記憶早就儲存在手指里一樣。
科學家皮亞·康托斯發現,就算大腦受到阿茲海默癥的影響,這部分“身體記憶”還會繼續存在。舉個例子,一位阿茲海默癥患者的大腦語言中樞受到了影響,沒法說話。
在一個猶太教節日,他跟其他人一起在教堂唱圣歌。神奇的是,他能輕輕松松地把祈禱詞唱出來,因為常年唱著同樣的圣歌,這個儀式已經深深印在了他的身體里,讓他不用想就能表演。
3. 身體完整認同障礙癥讓我們了解肢體的歸屬感大家現在低頭看看自己的手,你覺得它是誰的呢?你肯定會想,我的手當然是我的!是的。我們的身體屬于我們自己,這個感覺理所當然。
但你知道嗎,實際上,大腦需要花很大功夫才制造出這種歸屬感,如果大腦運作出了故障,你可能根本感受不到你的手指是屬于你身體的一部分。
不僅如此,身體的歸屬感還很容易被操縱。卡耐基梅隆大學的科學家們做過一個實驗,實驗對象坐在桌子前。桌子上有一個擋板,實驗對象把一只手放在擋板的一側,另一側則放著一只橡膠做的假手。
在這個過程中,實驗對象只能看到眼前的假手,卻看不到自己的手。接下來,研究人員用刷子以同樣的節奏刷真手和假手。
結果呢?實驗對象說,他們感覺到的并不是自己手上的刷子,而是假手上的刷子,更神奇的是,不少人還覺得橡膠手確實屬于自己。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大腦會把別的肢體當成是自己的,相反,人也有可能覺得身體的某個部分不屬于自己,這就是身體完整認同障礙癥。
這種精神障礙有什么表現呢?得了這種病癥的患者會非常執著地想要砍掉自己身體的某個部分,通常是一只胳膊或者一條腿,因為他們覺得它不屬于自己。為什么會這樣呢?明明長在自己身上的怎么會不屬于自己呢?
通常情況下,我們的頭腦中有一個“身體地圖”,每個區域對應一個身體部位。比如有人撓你的腳,大腦中的相關區域就會被激活。只要這個身體地圖保持完整,大腦就會知道腳是你的。
相反,如果大腦受損導致地圖的某一塊不起作用,也就是說大腦和身體部位的聯系出現了問題,那么你可能就覺得腳不是自己的了,死活想要砍掉它。
4.精神分裂癥讓我們了解對自身的主導感咱們來做一個小實驗,找到你身上最怕癢的地方撓一撓,你能把自己逗笑嗎?很難對不對?可是對于一些精神分裂癥患者來說,自己把自己撓癢癢得大笑不止,完全沒問題。這是為什么呢?
通常來說,精神分裂癥患者感覺身體不受自己控制,換句話說,自身的主導感出現了問題。舉個例子,如果伸手拿起一個杯子,他們不會感覺是自己在支配身體這樣做,這可能會讓他們覺得自己被別人附體,是別人在控制自己的行為。
在影視劇里我們可能看到過這樣的情節,精神分裂者總覺得會聽到奇怪的聲音,總覺得有人在跟他說話,讓他干這干那,最終把自己逼瘋,這其實就是主導感出問題了。我們每個人都有內心活動,心里默默會有想法,然而精神分裂癥患者意識不到這是自己的想法,以為是別人在他們耳邊說話。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還是因為大腦受損,具體來說,是產生主導感的大腦機制有問題。
我們先來看看這個機制在正常情況下是怎么運作的,比如說你想踢足球,這時候大腦的運動皮層就發出信號控制腿的動作,同時還會把信號復制一份,發送到大腦的其他區域。
有了這個副本,大腦就會預測出你的腿即將經歷的感受,比如足球的沖擊力。也就是說,大腦的預測和身體的真實感受配合在一起,才能產生主導感。
問題就出在這兒,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大腦不會發送信號的副本,大腦也就沒法對身體的感受做出預測。缺少了這些預測,我們就會覺得身體行為并不是自己做出來的,而是受到了其他東西的控制。
這也可以解釋我們一開始的問題,精神分裂癥患者在撓自己的時候,大腦無法預測身體會有癢的感覺,因此就像別人在撓自己一樣,所以他能把自己弄得大笑,而你就做不到。
特約撰稿人:Ivy,中山大學生物物理學碩士
編輯:涼三
路上讀書:原創文章,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