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冠心病,除了放支架,還有什么辦法呢?很多人可能都知道放支架,其實除了支架外,冠心病的治療還有3種方法。今天,我就來介紹一下這3種方法。
先介紹一下冠心病冠心病,全稱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出問題的是冠狀動脈。這個冠狀動脈是圍繞著心臟,專門給心臟供血的。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也就是長了斑塊,斑塊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水管壁上結塊的污垢。斑塊越長越大,就會導致冠狀動脈給心臟供血受到影響,簡單的說就是心臟的供血不足。
所以,我們經常也能看到有些診斷上寫著心臟供血不足,其實大部分原因就是冠心病。心臟供血不足,就容易出現胸痛或者胸悶的癥狀,也就是心絞痛。
由于動脈會收縮或者擴張,所以并不是出現斑塊,就會有癥狀。一般情況下,斑塊導致的狹窄在50%-70%以上,產生癥狀的可能性比較大,臨床上規定只有狹窄50%以上,才叫冠心病。
心絞痛的發作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在休息的情況下,冠狀動脈盡管狹窄了,但是還夠用,但是在活動或者生氣的情況下,心臟對血液的需求增加(歸根到底是對氧氣的需求增加,氧氣是通過血液運輸的),但是動脈狹窄,無法提供足夠的血液,因此,導致供血不足,出現心絞痛。
第二種情況:斑塊不穩定,出現破裂或者表面潰瘍,這些都會導致斑塊表面血小板聚集,這樣會在斑塊的基礎上,進一步的加重狹窄,導致心絞痛的發生。這種情況不需要活動或者情緒激動,在休息的時候也會發生。如果一直不緩解,就是發生了急性心肌梗死。緩解了,說明斑塊表面產生的血栓被人體的纖維溶解系統溶解了。
冠心病目前是沒辦法根治的,因為導致冠心病的根本原因是斑塊的產生,而斑塊的原因是高血壓、高血脂這些慢性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吸煙、酗酒這些不良嗜好。這些問題不解決,冠心病自然無法根治。
而目前所有的治療,一方面是預防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生,另一方面是緩解心臟的供血不足癥狀。
下面介紹冠心病治療除支架外的三種方法。
一、單純的藥物治療單純的藥物治療指的是光吃藥,不放支架也不做外科手術。
1、冠心病治療藥物的介紹
治療冠心病的藥物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是預防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另一類是抗心絞痛的。這兩類藥物缺一不可。預防急性心肌梗死很重要,不讓心絞痛發生同樣重要。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最嚴重的一種類型,發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冠心病患者最害怕的就是發生急性心肌梗死。
- 預防急性心肌梗死的藥物,最主要的是抗血小板藥物和他汀類藥物。前者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后者常見的有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其他的還有β受體阻滯劑、ACEI/ARB類藥物,但是都沒有前面兩種重要,也不是每一個患者都需要使用。
- 抗心絞痛的藥物主要包括硝酸酯類、β受體阻滯劑、鈣離子拮抗劑等,比如單硝酸異山梨酯、硝酸甘油就屬于硝酸酯類藥物,而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屬于鈣離子拮抗劑,也能夠擴張冠狀動脈,也具有抗心絞痛的作用。
2、單純的藥物治療適合哪些人?
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適合單純的藥物治療。穩定型心絞痛患者,斑塊是穩定的,服用藥物如果能控制心絞痛不發作,單純吃藥是可以的。
但是,隨著斑塊不斷的變大,狹窄必然會更加嚴重或者斑塊變大后,變得不穩定了,這種情況下,服用藥物效果就不好。那就需要采用介入或者外科手術治療了。比如有一個患者,冠脈狹窄70%,通過服藥心絞痛不再發作,但是狹窄進一步加重到90%,可能藥物也沒辦法控制住癥狀。
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斑塊不穩定。發展為急性心肌梗死的風險比較高,這種情況下單純藥物治療也不是很合適。
二、藥物球囊藥物球囊和支架一樣,都屬于冠心病的介入治療。區別是支架治療要在心臟的血管里面放金屬支架,而藥物球囊在將藥物釋放到狹窄部位后,就拿出來了。
1、什么是藥物球囊呢?
球囊是像氣球一樣的東西,是介入治療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種工具。在治療的過程中,把球囊放到狹窄的地方,然后往球囊里面打水和造影劑,把球囊撐開,然后球囊把斑塊撐開,這樣就能解除狹窄。
而藥物球囊和普通球囊的區別是在球囊表面涂有一層藥物。治療過程中,首先使用普通的球囊,把狹窄擴張到小于30%的程度,然后將藥物球囊在狹窄的地方擴張釋放60秒鐘。在這個過程中,藥物會滲透到血管內皮下,這樣就可以防止血管再次狹窄。
2、與金屬支架相比,藥物球囊的優勢有2點
第一就是藥物球囊沒有植入物,藥物釋放完之后,就把球囊拿出來。不像金屬支架,放進去后,再也拿不出來。
第二點支架植入后,要求兩種抗血小板藥物至少12個月,而藥物球囊只需要1-3個月就可以了 。抗血小板藥物在預防血小板聚集的同時,也會有出血的風險,用的時間越久,出血的風險越高。
3、藥物球囊適合哪些人?
1)支架內再狹窄
2)出血高風險人群
我是堅持醫學科普的陳大夫,對我的文章滿意的,請給我點贊和關注。你的支持,是我創作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