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現鄉村振興題材的電視連續劇《溫暖的味道》,由谷凱、劉海編劇,李云亮執導,靳東、李乃文、毛曉慧、吳越、高露等主演。目前正在湖南衛視和芒果TV熱播。
《溫暖的味道》聽起來像一部美食片,但要用一句話來概其大要,那就是“孫光明下鄉記”。前有《馬向陽下鄉記》,主要說鄉村扶貧的事兒。今有《溫暖的味道》,說的是鄉村振興的事兒。第一書記下鄉,山影把這個題材做成了系列。
這部劇用都市劇的明亮光影拍攝了農村題材,用城里人和鄉下人的思維沖撞構筑戲劇沖突,用亦莊亦諧的戲劇風格講述故事。
劇中圍繞村委會、大槐樹、趙家祖堂、煎餅社和蔬菜地、谷倉等地點發生的故事,展現出一幅幅趣味橫生的“鄉村政治地理學”畫面。
村黨支部和村民委員會是黨政基層組織,第一書記到任后,依托村“兩委”開展工作。理論上,孫光明的權威性不言而喻,村干部開會都是他主持會議。孫光明希望通過改革推動村子的發展,改革就是不同群體之間的利益調整,面對的困難可想而知。因為處理農藥殘留蔬菜、滯銷煎餅等事,他耗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卻差點成了全村的“公敵”。 這部劇沒有回避什么,但也沒有極端敘事。《溫暖的味道》把握住了“溫暖”二字,藝術化地點出了孫書記遇到的“焦點不齊”“水土不服”的問題,而這些矛盾在走向不可挽回的局面之前,通過各方努力,最后又是智慧地化解開來,達成共識。跌宕起伏中,還原生活本來的樣子。
該劇對煎餅社和蔬菜地的描繪也是意味深長。之所以說《溫暖的味道》不是扶貧劇,是因為這個村不窮,之前已經有了較為穩定的產業。有機蔬菜遠近聞名,煎餅合作社也曾生意興隆。然而,變化無處不在。有了品牌,就想走捷徑而不愿意下苦力,于是有機蔬菜出事了,煎餅硬得咬不動了。 孫光明到村后,對有機蔬菜嚴抓品質,重新打市場。對煎餅業則暫時放棄,及時止損,代之以更加符合城鄉消費新趨勢的民宿業,由此又產生了一系列尖銳而戲劇化的沖突。
與煎餅社和蔬菜地相關聯的,是谷倉。
孫光明下鄉,主動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裝修谷倉。村民認為這是他貪圖享受的表征,他其實是深謀遠慮為民宿業布局,打樣。谷倉更名食材花園,成為民宿業打響的第一槍。村民不跟進,把孫光明逼成了分析全村人物關系的側寫師。他爭取大戶不成,轉而從薄弱地帶下手,終于達成心愿。
孫光明通過重振蔬菜業和打造民宿業,解決了后石溝村眼下的發展問題。但怎樣才算是長遠打算?劇中,也不乏對資本下鄉等問題的思考。當然,谷倉也是個歡樂的“烏托邦”,劇中還設計了美女網紅等人物形象,成為一個觀察當下農村的獨特視角。
《溫暖的味道》探討了宏大的城鄉統籌發展問題,也勾勒了一個村擺脫困境走向繁榮的軌跡,更奉獻了飽含著當下信息量的鄉村人物群像。
劇中,在那些有意味的場景下,那么多有意味的人物紛紛亮相,他們會遭遇矛盾,又彼此和鳴,上演了高潮不斷的連臺本戲劇,傳遞給大家的是一種“溫暖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