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一七夕,商家蠢蠢欲動,情侶們也早早就做好各種準備,打算慶祝一番。盡管有民俗學家熱心提醒農歷七月初七只是“乞巧節(jié)”,乃女孩子們展示巧手的日子,只是傳說天上的牛郎與織女只在這一天通過鵲橋見上一面,于是便與愛情扯上了關系......然而有情人兒并不在意這些,他們恨不得一年365天,天天都是情人節(jié)。
兩情相悅
愛情究竟是什么,直叫人生死相許?我們到底是怎么愛上對方又無法自拔的呢?這個愛情呀,她既是個心理問題又是個生理問題,說到底,她是個化學問題。
“什么是愛情?”對于這個問題,可能100個人有100個答案??茖W家認為,愛情往往經歷欲望(性欲)、吸引、依戀三個階段,而控制這些進程的是一大堆化學物質。
愛情的化學物質
回想一下,當初遇到心愛的人兒時,你是什么樣的反應?你的手心出汗、心兒呯呯狂跳、你的臉漲紅起來、講話也變得口吃,你都不知道自己說了哪些蠢話。不僅于此,你的腦袋暈乎乎地,手腳笨拙,你甚至不能控制她們。
由于心臟在愛情面前的表現(xiàn)是如此強烈,以至于我們以為愛情發(fā)自于心,然而事實證明,愛實際上是受大腦指揮,并且作用于大腦以及全身的活動。
比心
大腦對性滿足的渴望產生出性欲,其進化的基礎源于我們對繁殖的需要——這是所有生物共同的需要。通過繁殖,生物體將基因傳遞給下一代,從而使物種得以延續(xù)。
大腦的下丘腦在我們遇到“合適”的異性時,會刺激睪丸產生睪酮、刺激卵巢分泌雌激素。這兩種物質產生的多少決定了一個人是男性還是女性,并且使男人和女人產生繁殖的欲望。
為了吸引對方,讓自己表現(xiàn)得更優(yōu)秀更有競爭力,下丘腦神經元會合成一種名為多巴胺的化學物質,這種神經遞質通過神經元進行傳遞,并且刺激大腦產生愉快的感覺。
單單愉快還不夠,在酶的作用下,一部分多巴胺被合成為去甲腎上腺素,這是一種促使我們產生行動的化學物質,受其影響,我們頭暈目眩、血脈賁張、心跳加速、欣喜若狂,全身充滿力量,大腦也因此獲得更多能量來激發(fā)思考,從而找到吸引對方的辦法。
大腦產生多種化學物質
多巴胺增加帶來的負面作用是食欲下降和失眠,你會因此吃不下、睡不香,滿腦子都是ta的影子,時時刻刻都想和ta在一起。
異性的吸引會導致體內血清素減少,她同樣會影響到我們的食欲與情緒,并且使我們更加迷戀對方。
多巴胺使人茶飯不思
雖然欲望與相互的吸引產生了浪漫愛情,但這種情緒往往僅能維持一兩年時間,男女相互之間的依戀是維系愛情長久存在的主要因素。
催產素與加壓素的大量釋放是戀人相互結合的前兆,她們在下丘腦持續(xù)穩(wěn)定的分泌也是戀人間保持長期穩(wěn)定依戀關系的基礎。催產素經常被稱為“黏性激素”,她不只是女性專有,小至夫妻、家庭,大至團體、社會,催產素的釋放對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維系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催產素是“黏性激素”
愛情并不總是順利的,我們常常會陷入相思、單相思,甚至被拒絕。這時候,大腦分泌的多種神經遞質會輪番“轟炸”大腦的12個不同區(qū)域,這些神經遞質會讓我們心跳紊亂、血壓波動、六神無主,我們因為害怕失去而對ta愈發(fā)依戀,這種感覺會像麻醉劑那樣讓人上癮,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愛情使人上癮
講了這么多,我們再來回答最先提出的問題——愛情是什么?
從我們身體角度看,愛情是源于繁殖本能,不斷以各種神經遞質、激素和神經肽物質刺激我們的大腦,使其沉浸在各種情緒之中的復雜化學過程。
愛情是生理反應,也是化學反應。歸根結底,愛情是由化學反應引起的一系列生理過程。有愛的日子,每一天都是情人節(jié)。
#原來七夕不是情人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