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中的紅豆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勸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的一曲“紅豆生南國”,唱盡了人間的相思之苦。
我國南方出產叫“相思子”的紅豆。西晉左思《吳都賦》已經提到南方有“相思之樹”。同時代的劉逵(淵林)注云:“相思,大樹也。材理堅,邪(斜)斫之,則文,可作器。其實如珊瑚,歷年不變。東冶有之。”(《文選》卷五)東冶在今福建,是福州市的最早建置的名字。《史記·東越列傳》:“漢五年,復立無諸為閩越王,王閩中故地,都東冶。”即此地。這是相思樹(紅豆)出產南方的最早記載。
到了唐代,紅豆即相思樹的種子已為更多的人所知,其中的某種,甚至成為閨中的珍物。這是南北交通暢達,商業繁興的結果。但在唐代文學作品中,首先提到“相思子”(紅豆)的,當推王維的名作: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勸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紅豆的種類 紅豆的種類很多:相思紅豆,這是最最上等的工藝品原料。這種相思紅豆,粒形特大,直徑8-9毫米,大的有10毫米,一市斤1600--1700粒;這種相思紅豆,大自然賦予她一種特質:質堅如鉆、色艷如血、形似跳動的心臟,紅而發亮,不蛀不腐,色澤晶瑩而永不褪色。其外形及紋路,皆為“心”字形。真相是大心套小心,心心相印。
還有其他品種的相思紅豆(如海紅豆、大嘴巴紅豆、雞母珠、相思子等),其直徑僅有4-5毫米,一市斤有3800-4500粒,沒有“心”字形紋路,容易褪色,容易腐爛變質,甚至會發生蟲蛀
紅豆的由來---------紅豆故事之一相傳,古時有位男子出征,其妻朝夕倚于高山上的大樹下祈望;因思念邊塞的愛人,哭于樹下。淚水流干后,流出來的是粒粒鮮紅的血滴。血滴化為紅豆,紅豆生根發芽,長成大樹,結滿了一樹紅豆,人們稱之為相思豆。日復一日,春去秋來。大樹的果實,伴著姑娘心中的思念,慢慢地變成了地球上最美的紅色心型種子——相思紅豆。
自古以來,人們對紅豆懷有一種特殊感情,一些地方的青年男女,把紅豆作為愛情的信物、互相饋贈,寄托相愛情意;民間還用紅豆串成項鏈、或者作為手鐲、戒指等鑲嵌物,用以贈送親友、寄托覺悟。人們通常把其當作愛情的象征。然而她亦包括親情與友情,詩人詠此膾炙人口的作品,其實就是寄托對遠方友人的思念。其表達的境界更高。
隨著歲月的更替,我們都擁有各自現在的生活。可是在心中總是無法釋懷曾共同擁有過的時光。思念象綿綿的細雨溢滿心房,捎一份關懷,送一縷溫馨、饋贈幾顆代表“吉祥、美好、愛慕、思念、祝福與友誼”的相
思紅豆給你想念中的親人、朋友,還有心中的愛人,輕輕地問一聲“你過得好嗎?”想想還有什么更能把此刻心中最迷人圣潔的人類情感表達得這樣淋漓盡致呢?
紅豆的象征意義-----民間習俗 :
【愛情】少男少女用五色線串相思豆作成項鏈手環,佩戴身上,心想事成,佩戴手上,得心應手,或用以相贈,增進情誼,得讓愛情永久。
【婚嫁】男女婚嫁時,新娘在手腕或頸上佩戴鮮紅的相思豆所串成的手環或項鏈,以象征男女雙方心連心白頭偕老。
【夫妻】夫妻枕下各放六顆許過愿的相思紅豆,可保夫妻同心,百年好合。
【祈福】用許過愿的相思紅豆佩戴身上,稱為如心所愿,相思紅豆樹代表顯達富貴,相思紅豆更是力量強大,又生為心型,是天地精結神妙之心,如要用以祈求心愿,許愿時許細語出聲起因和得果,口動等于心動,心與心就相感應,所以,以心求心最誠心,最靈驗,如再編結有型與之相互運用,力量更為廣大,妙不可言。
【保安】農歷年中有較差的月份,佩戴紅豆可以祛邪避諱。用來做成飾物(如項鏈、手鏈......),別具風格,質樸自然、寓意深長;亦可嵌附在卡片上拼成象征性圖案、字或直接裝入信封中捎給朋友。親愛的朋友,你是否想擁有幾顆?抑或想饋贈給你思念中的人呢?相思紅豆為你準備了紅艷艷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