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內容來源于@什么值得買SMZDM.COM|作者:NeverGone琛哥
創作立場聲明:純愛好者,分享自己知道的一些關于復古、咔嘰、工裝靴的知識,以及自己買過的一些東西,不要把我當成賣鞋賣衣服的商家(雖然已經遇到過很多了。。。)
在復古這個領域,基本上材料的好壞就完全決定了產品的質感,尤其是皮衣皮靴皮包這類皮革制品。下面介紹幾家堅持傳統藝能、始終生產高品質皮革的皮革廠,以及他們的代表皮料。
簡單來說,認準這些有名氣、有口碑的皮革廠,相比在文案中大吹特吹質感多么好成本多么高、卻對到底用的什么皮含糊其辭的產品,明顯會更穩一點。
P.S:為了避免圖片版權問題,有實物的皮我都盡量用自己的圖了~此外也沒有介紹的特別全,還有法國德國的好幾家(Annonay、Hass、Weinheimer等等)都沒寫上去。
全文共計5200字,66圖,預計閱讀時間8分鐘
Horween
這家百年皮廠的名氣實在太大了,幾乎所有入坑的朋友都知道。Horween的客戶不要太多,基本上只要是叫得上名字的皮鞋品牌都用過他們的皮(當然國內一些叫不上名字的牌子也在用):Wesco、White's、Viberg、Alden、Wolverine、Chippewa、Clinch……不要太多。
產品線很廣,包含大家熟悉的CXL、馬臀、Latigo在內,一共有50多種皮革了。。。
全部介紹是不可能的,而且我也懂不了那么多,只能講講熟悉的:
Chromexcel(CXL)
工裝上經常看到的皮,特點是油脂豐富,看著光亮,穿久了出茶芯patina,自修復性強。這是一種復合鞣制的全粒面皮,先鉻鞣再植鞣,Horween介紹總共需要28個工作日鞣制完成。一般來說鉻鞣的皮比較柔軟,耐用;植鞣的皮比較硬,會產生好看的patina效果。CXL綜合了鉻鞣和植鞣的優點。
自購Loyal Stricklin的CXL酒紅色牛皮↑
因為過于常見,所以CXL的爭議很大,有人說她過譽了,有人說是情懷,有人說易松面,還有人甚至說她是二層修面。。。其中大部分是商家逐利行為:覺得CXL太常見沒得吹價格透明賣不了高價,所以就踩一下CXL,去吹大家不了解的、利潤高的皮。
自購Loyal Stricklin的CXL酒紅色牛皮↑
我只能說,以官網說法為準吧,霍爾文已經說CXL是全粒面了,而且是一種用秘制配方鞣制了100多年、相當成熟的皮種,口碑在那里,不然雙W、Viberg、Alden他們也不會一直在用。
自購John Lofgren的CXL黑色牛皮↑
我個人覺得CXL是一種綜合性能不錯,很適合工裝舊化效果的皮,除了延展性大導致長期使用會被拉伸這種“缺點”外,綜合性能是要比那些名不見經傳的高價皮更好的。由于CXL大家都在用,出貨量很大,所以總有幸存者偏差,由此還產生了國內CXL不如國外CXL的說法,讓人比較無語。。。詳細可以參考之前寫的皮革松面文章,這里面的影響因素很多,不能簡單的錯誤歸因國內不如國外。
自購Shonest密度超高的CXL威士忌牛皮↑
CXL馬皮牛皮都有,而且CXL馬皮還會分前身皮(horsefront)和長條皮(Strip)。Aero喜歡用CXL馬前身皮做皮衣。而長條皮因為靠近馬屁股,一般來說密度高,生長紋少,拿來做鞋質感不錯。
自購Shonest CXL Strip黑色馬皮↑
Shell Cordovan
H馬臀被譽為皮革中的鉆石,地位很高。由于物以稀而貴,所以很多人會對此產生信仰,即便沒買過也喜歡把她掛在嘴邊以凸顯自己博學強知,甚至把她吹上天。其實說白了這就是一種很亮、密度很高、褶皺很特別的皮,以及加工繁瑣、鞣制時間長,除此之外并沒有太多值得吹的地方了。此外馬臀很怕水,下雨最好別穿。
自購Horween Cigar色馬臀↑
再就是個人覺得H馬臀和其他馬臀(日本新禧、小川、宮內,英國Clayton,意大利馬臀等等)是兩種東西,鞋子的話能買H馬臀就買H馬臀。
Latigo
與CXL一樣也是復合鞣制的全粒面皮,但我個人感覺Latigo油脂沒有CXL那么豐富,再就是會比CXL更硬一點。此外,不同顏色的Latigo,皮革性質也有所不同,不太好一概而論。比如Moc色的Latigo,看著就是皮革原色,密度相當大,同時也比較硬。
Moc色Latigo,圖片來自Shonest↑
而Natural色的Latigo看起來是比原色皮更淺的顏色,呈現的卻是柔軟的質感。
自購Natural色Latigo舊化對比圖↑
Waxed Flesh
很有趣的一種皮,用的是皮革的肉面,經過各種處理后上了一層蠟。因為蠟并不會附著的很牢固,所以一點磕碰剮蹭就會露出皮的底色,形成風味很濃的舊化效果,斑駁且粗獷。這是種令人愛憎分明的皮,喜歡的人會很喜歡,討厭的人就覺得太粗獷了。。
據我在reddit上的了解,她就是CXL不做最后2步的染色拋光處理,然后使用皮革的肉面,在上面涂上蠟,就制成了waxed flesh,所以她也是一種耐用的復鞣全粒面皮。
圖片來自@Aun three↑
Dublin
說Dublin之前可以簡單說下Essex,這是種植鞣革,據Horween所說用了和馬臀同樣的鞣制方法,但原材料是牛皮。常見的Essex是原色的,而Dublin則是Essex上蠟上油再經過處理的版本。從我買的Dublin來看,皮面普遍風格原始粗獷,生產紋比較常見。
自購Dublin English Tan↑
Wickett & Craig
一家創立比Horween更早的外國皮革廠,歷史超過150年,主要制造各種原始粗獷的植鞣革。WC在國內的名氣很低很低,比一些意大利皮革廠更沒存在感,更別說Horween了。我試著在TB搜了搜,結果發現了海覺用這個植鞣革做的6mm厚重口味腰帶,看起來舊化效果挺帶感。
比較巧的是,Wickett & Craig也有一種名為Latigo的皮,密度很高并且還比較重磅,日本地位很高的Clinch就用過這種Latigo進行手工刷色:
圖片來自Standard & Strange↑
Hermann Oak
感覺外國除了Horween之外,其他皮廠的名氣都一般般了,而且都專注于植鞣革生產,不過歷史都挺悠久的,比如上面的Wickett & Craig和這里的Hermann Oak。
Hermann Oak 1881年成立,官網上的產品類目主要有馬具馬韁、皮鞋中底、皮帶條,而且,赫爾曼橡樹也有Latigo。以前我只知道Horween有Latigo,檢索了一番才知道原來大家都有。。。不過赫爾曼橡樹的這個Latigo是100%植鞣的,不像Horween的是復合鞣制。
圖片來自OA Leather↑
我自己買過赫爾曼橡樹中底做的鞋:
以及使用赫爾曼橡樹植鞣革帶條的Companion:
S.B Foot
這家外國皮革廠名字的縮寫很好記,可以拿來罵人。因為被紅翼爸爸收購了,所以S.B Foot的體量相對來說挺大的。
自購的875↑
875用的Oro Legacy皮革,Beckman用的FeatherStone皮革,這些名字比較熟悉的皮都是S.B Foot出品。
自購的9016 Beckman↑
iLcea
說到iLcea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如果提到Museum Calf,可能知道的人會多一點。iLcea就是生產Museum Calf博物館小牛皮的皮革廠,成立于1930年代,但后來因為創始人作死而破產了,2014年被另一家意大利皮革公司Gruppo Vecchia Toscana收購。
Museum Calf
比較矚目的一種小牛皮,因為皮面顏色深淺不一、具有斑駁的大理石紋路而出名。最初是給Johh Lobb獨家使用,后來慢慢地大家都在用了,而且在官網上iLcea把Museum Calf的名字改成了Radica,并且歸到了Box calf這個類目下面。
自購紅棕Museum Calf↑
自購深棕Museum Calf↑
自購鐵灰Museum Calf,但是后處理后變成棕色了↑
Box Calf
這個應該算是一個皮革大類了,好幾個皮革廠都有這個名字的皮革,我只買過iLcea的Box calf,感覺就是一種密度和光澤度高、褶皺細膩的高品質鉻鞣小牛皮。
自購深棕Box calf↑
此外我還買過iLcea的Box鉻鞣馬皮,拿來做了皮衣,皮面特征和Box calf比較類似,但因為是馬皮所以彎折的時候覺得更硬,密度更是夸張到穿不出多少褶子。。。但因為是鉻鞣所以整體來說還是可以算比較軟的。
自購日落黃box馬皮↑
此外,偶然在Style Forum上看到iLcea官方賬號2014年宣布停產馬皮,看來我這個以后可能會升值了。。。
Badalassi Carlo
這個廠,玩手工皮具的朋友可能聽說過,經常看到的Mirvena Box就是他們生產的。Badalassi Carlo成立了40多年,是意大利植鞣革協會成員。
此外,業內最貴的工裝靴——WhiteKloud白云,也有用他們的皮做鞋:
英國復刻皮衣品牌Bill Kelso有使用他們的植鞣牛皮做的哥薩克皮衣:
之前還看到Astell&Kern用他們的皮做播放器皮套:
Guidi & Rosellini
大名鼎鼎的Guidi,是有自家皮革廠的,1896年就成立了。早期只是做著皮革廠該做的工作,而做鞋則是很后面的業務了。
Guidi皮革廠歷年的客戶也不少,其中大部分都是先鋒品牌,比如Carpe Diem,Carol Christian Poell,Rick Owens,Layer-0,Incarnation等等。
Guidi最出名的就是植鞣做舊馬皮,質感很棒。
自購Guidi馬皮↑
Charles F.Stead
簡稱CFS,成立于1904年的英國皮廠,比Horween還早一年,但名氣沒那么大。CFS產品線也非常豐富,其中絨面革做的很不錯,是Alden、Viberg、Visvim,還有一些英國一線鞋廠的供應商。
Janus Calf
一種絨毛非常細膩的絨面小牛皮。CFS通過精選小牛皮原材料,使用獨家鞣制配方制作而成,反面是柔軟的絨面,正面是經過苯胺處理的全粒面。根據CFS官網的介紹——“這是我們最好的絨面皮”。
一些高價位的鞋履品牌會使用這種皮,比如Paolo Scafaro、Saint Crispin's、Antonio Meccariello等等。
圖片來自Antonio Meccariello↑
Waxed Kudu
非洲野生羚羊皮,CFS使用與Janus Calf相同的鞣制方法來處理這種皮,這種鞣制方法可以最大限度保留皮面的自然特性,在此基礎上又加入了足量的蠟質,最終的成品具備粒面自然、保留著原皮傷痕的特征,并且結合了高強度與高柔軟度。
福倫達65APO拍的皮面細節↑
按我自己的穿著體驗,這種皮柔軟有韌性,耐操又舒服。剛開始會覺得有點干,但穿了2年期間打理幾次,逐漸吸收油蠟之后就會變得很光亮,是一種很有意思的皮。
自購waxed kudu,全新↑
自購waxed kudu,2年舊化效果↑
J&F J.Baker
J&F J.Baker,1862年因為創始人購買了一家皮革廠而成立,目前是英國最后一家還在用橡樹進行鞣制皮革的皮廠。很多買皮帶的朋友,嘴里說著的JF馬韁,就是這個廠出品的。他們的植鞣革,鞣制過程異常漫長,上面介紹H馬臀要鞣制6個月,而JF則要鞣制12個月。也難怪他們的皮帶條要賣到兩三百一根的高價了。
JF馬韁的特點就是保留了皮面的原始風格,全粒面的皮革毛孔清晰可見,不像JE那樣表層被處理過顯得很光亮。不過各有各的好吧,有的人無法接受原始皮面更喜愛看著光亮的,但就皮質而言肯定JF更好點。
自購JF馬韁腰帶↑
除了JF,英國做馬韁的皮革廠還有J&E Sedgwick、Clayton、TWS,感覺產品線都很重合,都是各種馬韁馬具、高端皮中底,就不多說了。
自購JE馬韁腰帶↑
Shinki Hikaku
經常提到的日本新禧就是她了,成立也比較早,1951年到現在快70年了。專注于制造馬皮、馬臀,很多日本品牌的皮衣如FreeWheelers、The Real Mccoy's、Buco用的就是新禧馬皮,同時,外國的Himel Bros、Good wear也很喜歡用,Himel Bros的創始人甚至說新禧馬皮是世界上最好的皮衣用皮(對此我很存疑。。。把天神櫪木、CXL馬長條、加州小熊、Guidi馬皮都不放在眼里嗎?)
圖片來自Good wear↑
使用新禧馬皮的FW穆赫蘭道:
圖片來自Reddit↑
新禧馬臀拿來做包做小物件我覺得還可以,我自己有一個墨綠新禧馬臀錢包,但拿來做鞋還是算了,鎖死H馬臀吧。
自購新禧馬臀錢包↑
除了新禧,日本還有很多小型皮革廠,比如聚集在栃木縣的那些,但有些皮廠小到連官網都沒有,實在是沒法介紹了。這點有點類似于意大利的托斯卡納地區,那里也有一堆小皮廠,但因為太小,所以很多人就直接叫托斯卡納皮了。。。
寫了這么多,也許有朋友會問,你最推薦什么皮?我想說這個問題沒有很好的答案,不同皮,特性不同價格不同玩法也不同,我覺得只有符合你喜好的才是合適的皮。再說了,我寫在文章里面的基本上都是好皮。
有的皮很重磅很硬核,有的皮很油亮,有的皮很舒服,有的皮舊化patina明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再進行選擇就行了。
千萬別告訴我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如果真這樣那我只能說:不買立省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