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致力于從個人體驗的角度記錄各種材質的特征,集各常見資料客觀描述之所遺漏,飽含感官的溫度與呼吸。希望通過此文,能夠縮短皮革愛好者了解皮料的進程,少走彎路,節省搜集功夫。[謝謝]
天然皮革是最最具有質感的材料。金銀珠寶、玉石草木,有的寶氣奪目,有的溫潤可人,但與皮革比起來,先是在物種的親緣性上就遠了一大截,皮革是動物皮膚的制品,與人的親近有生物基礎,在親膚感上當仁不讓有過人之處。皮革需要鞣制,好的鞣制仿佛可以令皮膚脫離活體后獲得重生,一件皮具打理得當,從新變舊漸漸產生歷久彌新的光澤,如同一個活物慢慢養成變老的過程。
多數人生活中接觸的皮革制品無外乎皮鞋皮包皮帶,種類以牛皮、羊皮為主,豬皮在近些年都少見得多了,其中不乏有pu 等人造革制品。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供售品種的單一和“生產決定消費”,造成多數人對天然皮革認知的單調,這種單調認知僅停留在真皮、牛皮、小牛皮這類定性詞匯的大范圍內,天然皮革的種類遠遠超過我們的日常所見,牛羊豬皮以外的天然皮革大有可觀,動物都有自己獨特的生長環境,最直接接觸外界環境的器官,就是皮膚。經過億萬年進化至今的動物,為了適應外界環境,進化出各種各樣的皮膚,所以,也就有了各種各樣的皮革,其中很多動物的皮革是連奢侈品也所用不多的材料,成為對小眾皮革有著獨特追求的人的珍藏愛物。
通過本文,您將看到數十種非常罕見的皮革的介紹,每一種都有自己的特點,經過這些天然皮革的爭奇斗艷,才知道牛皮羊皮只是天然皮革的冰山一角。現按照水族、獸族、羽族的順序逐一出場。
01鯊魚皮
大白鯊
鯊魚皮表面有老樹皮一樣的溝紋,溝紋呈鋸齒形前進,是鞣制時皮面抽縮形成的。雖然表面看起來沒有鱗片,摸起來卻有沙手感,沙手感不是因為溝紋,而是來自于細小到肉眼難以察覺的棘狀鱗片。鯊魚皮的棘狀鱗片極其細小,密集排列,不影響看上去的光潔,所以保留。棘狀鱗片使鯊魚皮免于被藤壺這一類海洋生物吸附,具有抗菌能力,這是因為如果細菌落入棘狀鱗片表面的溝槽中恰好會被卡死,周圍沒有更多的空間給細菌分裂繁殖。
這種皮膚為鯊魚所獨有,鯨魚海豚等其他海洋生物都沒有這種皮膚。鯊魚皮耐水濕,水珠若落在表面,會有荷葉效應,這也是棘狀鱗片決定的。即使從肉面(背面)濕了水,自然干后也恢復如初,沒有任何影響。棘狀鱗片單位顆粒的硬度超過骨頭,只是因為太小,排列太密集,體現不出來,但在切割時能夠提供異樣的手感,不像普通皮革那樣能夠輕松一刀切開,會感覺表面有一種砂石般的阻力,當刀切入到肉面時,手感則恢復正常皮革的柔順。這種肉眼見不到的鱗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用自己的硬度為皮料提供耐磨性。一件使用了八年的鯊魚皮錢包,表面看起來似乎沒有什么變化,連包漿也包不起來。
鯊魚皮皮料
鯊魚皮皮料
鯊魚皮錢包
02鱘魚皮
鱘龍魚
鱘魚是進化得非常成功的一種魚類,通過化石考證,1.5億年來樣貌基本沒怎么變化。身體結構適應性強,不需做多大的調整,就可以跨越1.5億年之久。鱘魚沒有魚鱗,脊背方向有五排骨板,骨板以外的地方是皮膚,皮膚有可見的星星點點的小塊角質片,但那些不是鱗片。鱘魚生長非常快,不到一年能夠生長到一米。
強大的適應性部分來自于皮膚結構,這是任何跨地質時期且形態穩定的動物的通性,皮膚是他們適應性強的必要條件,所以被人制成皮革是物盡其用。牛羊有體毛保護,而鱘魚沒有皮毛也沒有鱗片保護,直接暴露于環境,所以鱘魚皮的堅韌程度超過同等厚度的牛羊皮。
最早利用鱘魚皮的是赫哲族,赫哲族生活于黑龍江的漁獵民族,善于鞣制魚皮。現在赫哲族仍有人掌握傳統魚皮鞣制技術,已被授予非遺傳承人的稱號。經她介紹,赫哲族鞣制的魚皮衣能夠在漁獵生活中穿著十幾年不壞,保暖且防水,可見魚皮比多數獸皮耐用。他們熟識各種魚皮的性能,經過對比,將鱘魚皮制作成最易磨損的皮褲,足見鱘魚皮之堅韌。赫哲族魚皮的鞣制方法,是將晾干的魚皮裹上玉米面,然后用特制的木軋輥反復壓扎,壓扎至魚皮柔軟如布即可。
這種方法鞣制出的魚皮不合當代市場審美的需求,筆者曾在廣州龍頭皮革市場見過一家專售鱘魚皮料的檔口,架子上掛滿鱘魚皮皮料展品,摸起來硬挺十足,幾乎不可彎折,切口處即泛亮光,說明皮質纖維之致密。
現代鱘魚皮制造是近二十年的事,鞣制難度接近鱷魚皮,一開始只有法國才能夠成功鞣制出符合當代審美的鱘魚皮,產量極少,今年來我國也逐步掌握鱘魚皮鞣制技術,據說現在國內鞣制廠家已經解決了鱘魚皮過于硬挺的問題,生產出相對柔軟的鱘魚皮了。目前鱘魚皮制品的價格與中上等鱷魚皮制品相當,但市場占有率極低。要見到鱘魚皮及其制品,主要還是在專題皮革展會上。
鱘魚皮料
鱘魚皮背包
03鱷魚皮
尼羅鱷
鱷魚是一種進化得極其成功的動物,從化石的考證來看,鱷魚的形態至少1.2億年沒有發生過大的變化,可見其進化的成功。鱷魚對食物的吸收能力極高,達到96%(人只有15%不到),這點是從鱷魚的糞便得出的結論,鱷魚整吞各種食物,經過強力的消化,最后連骨頭也不剩,只拉出一點點糞便,幾乎是把食物整個地轉化成自己的機體和所需的能量,可以大半年不進食。
令鱷魚稱為生存之王的,是鱷魚的皮膚。生活在沼澤泥濘,經過上億年的爬行和砂石的摩擦,只有進化出非常堅韌的皮膚,才不至于被淘汰。而且鱷魚兇殘,同類之間的打斗慘烈兇猛,這種內部競爭的情況下,皮膚的堅韌程度亦在代代疊加,成為我們所見到的樣子。
鱷魚皮是皮革中的鉑金,在奢侈品皮革中長期稱王稱霸,江湖地位穩定,一直是奢華皮革的代表。皮外觀辨識度極高,各種形狀的鱗片如亂石鋪街,立體感躍然。徒有外觀不足以令鱷魚皮在消費主義時代率先進入奢華皮革的行列。鱷魚皮耐久,正常使用下的鱷魚皮鞋和鱷魚皮包,比牛羊皮耐用五倍以上。如果使用者習慣好,一件鱷魚皮傳承子孫也是有可能的,在使用中,表面光澤會更加油潤通透,透出拋光大理石的質感。
格紋飽滿的鱷魚皮手包
筆者用碎料檢驗過鱷魚皮的強度,發現鱷魚皮在抗破壞性上的綜合性能極強,三種形式的破壞:磨、拉、撕。可以這樣說,比鱷魚皮耐磨的(實際上并不多,珍珠魚皮比鱷魚皮耐磨),沒有鱷魚皮耐拉,比鱷魚皮耐拉的(抗拉力之王鴕鳥皮,拉力是牛皮五倍),沒有鱷魚皮耐撕。鱷魚皮撕起來手感非常的粘,使多大的勁也不會一下撕開,像一團極為粘稠的膠一樣抵抗著不想分裂。
左圖是人為切開的小口子,右圖中實驗者在小口處使勁撕扯,無法撕裂
這種膠著感來自于鱷魚皮優質的長鏈膠原蛋白,鱷魚皮在熬制成滋補膠后,有非常顯著的彈性,如果用其他動物皮革來冒充,在彈性上就明顯不如真鱷魚皮的膠。
市面上的鱷魚皮主要來自這幾種鱷魚,按照檔次從高到低排列:最好的是灣鱷,灣鱷是澳洲咸水鱷,是唯一能在海水里活動的鱷魚,其次是美洲短吻鱷、非洲尼羅鱷、亞洲暹羅鱷魚,最次是凱門鱷。除了凱門鱷體積過小皮質上也體現不出鱷魚皮典型特征以外,其他各個品種的區別主要在張幅大小和格紋形狀的排布。灣鱷和短吻鱷方格部位整齊而清晰,尼羅鱷圓紋多而狂野。
berluti擦色鱷魚皮手包,擦色使鱷魚皮顏色起到漸變效果
鱷魚全身各處的皮革均能利用,按部位不同呈現出外觀差異和價格差異。最貴的當然是腹部的肚皮,最為柔軟,張幅也大,無論是皮衣皮鞋還是錢包,任何形式的皮具都可以勝任。最為燒錢的玩法是利用數張灣鱷腹皮制作皮衣,一件售價可達百萬,一套小戶型穿在身上,不知作何感想?
鱷魚皮夾克
其次是背皮,鱷魚背部的皮下藏有骨板,骨板嶙峋凸起排列,霸氣到古怪,可做背包錢包的面料,沿脊線縱向切割的條狀背皮也能做腰帶,特色明顯,耐用度如同電工腰帶。鱷魚爪皮和鱷魚尾巴皮,最為便宜,但筆者通過接觸后發現,爪皮和尾皮皮質纖維堅韌度非常好,爪皮鱗片更具有立體感,都有著腹皮難以企及的地方。
鱷魚背皮制作的手提包
鱷魚爪皮,格紋突出,卻不失柔軟。
其他皮料按照面積計價,鱷魚腹皮按照寬度計價,寬度每增加幾個厘米,單位價格即增加一個階梯。一張灣鱷腹皮兩三萬是正常現象。鱷魚皮貴是有道理的。首先養殖成本高,肉食飼料占,單獨修建的鱷魚池,生長緩慢,至少得兩年,大鱷魚得五年到十年。還有就是良品率低,鱷魚兇殘弒斗,皮膚難免損傷,為了取得一張完美鱷魚皮,不惜一魚一池防止相互打斗,都是錢。鱷魚皮的剝取和鞣制都是高技術工作,皮是世界上鞣制難度最大的皮革,目前在這方面處于領先地位的是法國和新加坡。
法國美洲鱷腹皮公文包。
鱷魚尾巴皮
高檔鱷魚皮永遠就那么多,被幾大奢侈品商搶著要。產量最大的是泰國暹羅鱷,是最早成規模養殖的鱷魚。游客消費托底,令泰國可以把鱷魚皮制品做出民間尚可接受的價格。
04珍珠魚皮
赤魟
若論耐磨,珍珠魚皮當屬第一,珍珠魚皮和其他皮料比耐磨的話,珍珠魚皮等于作弊,因為珍珠魚皮是以表面無數粒珠狀骨質凸起來對抗磨損的,肯定比其他皮料的蛋白質纖維結構更加耐磨。
珍珠魚皮來自于一種叫做赤魟的魚的背部。赤魟也叫黃貂魚,生長于溫暖的淺海水區域,體長最大可達一米。赤魟呈體態像一個菱形的大風箏,扁的,游泳時像在水里飛。背部的皮膚上會有礦物質沉積形成的圓珠狀突起,也就是“珍珠魚皮”的“珍珠”,珍珠的分布并不是布滿背面的全部,而是按照一定寬度沿著脊柱中線分布,總體分布形狀接近橢圓形。超過分布寬度的部分,沒有珍珠顆粒,就是赤魟的皮膚了。
珍珠魚皮皮料(母魚)
珍珠顆粒本身堅韌耐磨,而且和皮質結合得極緊,雖然起到赤魟鱗片的作用,但不像普通鱗片能夠掀起——斜插在皮膚上的瓦式鏈接,珍珠顆粒的下半部是牢固地與皮質結合在一起的,比毛發長在皮膚上還有牢固。筆者曾用指甲使最大的力量摳過珍珠魚皮的表面,結果是指甲玩著,珍珠魚皮沒有絲毫損傷。
珍珠魚皮背包
珍珠魚皮分公母,母魚魚皮中線的上三分之一,處有一粒珍珠顆粒明顯很大,有黃豆大小,圍繞這顆中心珍珠,其他部位的珍珠依次減小。公魚則是沿中線有一道不到一厘米寬的帶域,這條區域內全是黃豆大小的珍珠顆粒,區域之外的珍珠顆粒大小正常。還有一種梅花珍珠魚皮,是全皮各處不規則地分布著上百顆大珍珠顆粒,狀如梅花,極其難得,據說梅花皮是一萬條珍珠里才有一條,所以可遇不可求。
真珠魚皮公魚皮料
滿天星(榴蓮)珍珠魚皮原皮
滿天星珍珠魚皮皮料及成品
變態一般耐磨的珍珠魚皮,抗拉力和抗撕裂度也很高,有一個手工愛好者做過實驗,徒手拉一條三根牙簽粗的珍珠魚皮,勒得手疼難以拉斷。唯一的缺點為加工造成了很多難題。首先是難以切割,正常的裁皮刀根本切不齊整,弄不好珍珠顆粒還會崩了裁皮刀的刃口,一般的方法是用一把厚重的粗使裁皮刀,一邊切一邊用錘子砸,才能令切線橫穿珍珠顆粒時,珍珠顆粒可以被斬為兩半保證切線的平直。還有就是打斬難(皮斬具有數枚等距的錐刺,打斬留下的空洞為縫線之用),有損壞棱斬的風險,有人甚至是拿鉆孔機一個孔一個孔鉆出來的。
日本刀刀柄和珍珠魚皮馬鞍
珍珠魚皮芥末擦板
我國人利用珍珠魚皮的歷史可以溯至明代,那時珍珠魚皮就以其耐磨的特性被用作馬鞍和刀鞘這種極易磨損的部件上。當時有一個誤傳,在古代武俠小說和評書里經常能夠聽到,就是說上好的寶刀寶劍的鞘,是裹鯊魚皮的,有一說是裹鮫魚皮。從少量存世的件品看,沒有一件事鯊魚皮和鮫魚皮,有的是珍珠魚皮,看來那時能夠做文字記錄和文藝創作的人,都不熟悉海洋生活,地理條件也令他們無處考證,況且這點細節無足輕重,不影響故事核心思想。日本在兵器制造上也受我國影響,上好的武士刀的刀鞘和刀柄,都有用到珍珠魚皮,而不是鯊魚皮,日本對保留傳統還是很敬畏的,從這是不是也可以佐證當時我國對武器包裝的用料呢。日本還將珍珠魚皮做成擦芥末的擦子,沒見過他們怎么吃芥末的話,如何也想不到珍珠魚皮還能有這般作用。
05巨骨舌魚皮
巨骨舌魚
巨骨舌魚又稱海象魚,是生長在南美洲亞馬遜流域的一種遠古魚類,形態一一年未發生大的變化,也是一種進化的很成功的幸運魚,體型巨大,可達200斤,外貌憨蠢,行動遲緩,明顯不像這個時代的生物。巨骨舌魚沒有下頜骨,舌頭內卻含有堅硬骨板,舌頭邊緣竟長鋒利牙齒。巨骨舌魚通身長滿小孩巴掌大小的鱗片,是鱗片最大的魚類。鱗片堅硬可抗鱷魚爪牙,鱗片邊緣可見玫紅色。經常別作為觀賞魚類。巨骨舌魚背鰭位置非常靠后,與尾鰭相接,這造成巨骨舌魚有一張背腹相通的皮膚。用特殊工具刨去鱗片之后,整剝魚皮,經過鞣制,巨骨舌魚皮表面有非常規則的菱形格,巨骨舌魚皮最為明顯的外觀特征。
巨骨舌魚皮制品非常少,每年產量不逾百,商家若有一件巨骨舌魚皮包包通常會放在展品櫥窗內,幾個月也不一定有人能叫出她的名字。
巨骨舌魚皮包包
06雀鱔皮
大形雀鱔
沒想到雀鱔也被用來鞣制皮革了吧。雀鱔皮革最為稀少,相當于汽車里的概念車。雀鱔也叫鱷雀鱔,也是一種遠古魚類,體型上億年沒有發生大的改變。原產地是南美洲亞馬遜河流流域,雀鱔只要長至成年就沒有天敵,鱷魚見了他也不會下嘴,害怕崩壞牙齒。因為雀鱔身負堅硬至極的鱗片,鱗片是由比骨質還硬的釉質組成,人體最堅硬的部分——牙齒,表面就是釉質。鱗片成菱形,嵌入皮膚,而不是斜插式結構。雀鱔可食,廚師處理雀鱔是一件力氣活,需用柴刀在大錘的錘砸下才能將雀鱔的皮膚剝離,遠觀處理雀鱔的場面,會以為是鐵匠打鐵。雀鱔的肉卻鮮嫩如豆腐。
筆者所見的雀鱔皮是外國皮革愛好者異想天開的試做品,想法可佳,技術有待提高,如果引用珍珠魚皮鞣制方法來伺候雀鱔皮,出來的成品一定能夠驚艷皮革展會。
雀鱔皮的正面和反面
雀鱔皮特寫
07鰻魚皮
鰻魚
我們所能看到的鰻魚皮,都是寬度在兩厘米的條狀皮塊拼接縫合成整張的形態。鰻魚皮薄如紙,大約0.2毫米的厚度。表面光滑得如同保鮮膜,除了拼接縫唯一的紋理,就是縱向抽縮形成的極細的波浪皺紋,鰻魚皮被稱為海中絲綢,手感滑潤有彈性,做包包居多,因為自身完全沒有剛性,需要襯板將其定型,在張力中顯出皮革的光澤。
鰻魚皮皮料
鰻魚皮錢包
08海龜皮
海龜
我們只能在日本的二手包包中見到海龜皮。日本在海洋捕獵方面非常沒有底線,全世界捕鯨數他們最多,從日本出產海龜皮也不奇怪。日本卓越的輕工業技術也令他們在皮革鞣制方面發展出獨樹一幟的和式皮革特色。關西有許多規模很小的家庭式作坊鞣制各種特色皮革制品,每家都有自己的絕活特色。
海龜皮當然只有脖子和四肢,至今可見的海龜皮都是成品包包,筆者尚未發現海龜皮料的。海龜皮紋理非常狂野,像是放大了的尼羅鱷側腹卵紋,期間還布滿霹靂閃電紋,和龜族性格形成巨然反差。光澤亮如漆皮,鏡面光澤,并非涂層效果,而是海龜皮表面角質層經過拋光形成的。
海龜皮女包
海龜皮女包
09蛇皮、蟒皮
蟒蛇
總得來說,爬行動物的皮要比獸類皮結實,因為爬行動物是皮膚直接與各種環境摩擦,而獸類四足令肢體懸空,且有毛發保護。蛇皮雖薄,(最多不過1.5毫米,多數0.5毫米左右),抗拉耐撕超過同等厚度牛皮,只要鞣制到位,摸起來柔順舒服。按照形態,蛇皮可以分為:蟒皮、沙蛇皮、其他蛇皮。
左中右:蟒皮,沙蛇皮,普通蛇皮
蟒皮在張幅的面積上沒有其他蛇皮可以取代,厚度和結實程度上也比其他蛇皮強。蟒皮腹部中間有能夠翹起的百葉狀鱗片,隨著使用會越來越柔順,二胡共鳴箱必須用蟒皮蒙,那時生干蟒皮,硬且韌,共鳴的聲音巨響。蟒皮做衣服,輕柔如絲綢,也是一件賣好幾萬的高檔貨色。
蟒皮二胡,格格越大越好
沙蛇皮,沙蛇皮從眾蛇皮中單獨提出來說,是因為她具有其他蛇皮沒有的表面結構,沙蛇皮有顆粒紋,卻不像其他蛇皮那樣具有能夠翹起的鱗片。沙蛇是生存于沙漠的旱蛇,早就把翹起的鱗片進化成封閉的顆粒紋理,這樣不會藏沙。
沙蛇皮
其他蛇皮主要是王錦蛇,是常見的大型無毒養殖蛇,體大如小蟒,也有眼鏡蛇蛇皮。連頭帶身,做成腰帶,趣味盎然。
利用蛇皮鱗片的方向性做成錢包,裝進口袋時順向鱗片,倘有人從口袋往外偷,逆向鱗片會戧刮周圍物體以造成阻力,起到防偷作用。
眼鏡蛇皮帶
蟒皮皮衣
10蜥蜴皮
蜥蜴
蜥蜴皮的鱗片整齊、規則、細密,各處形狀變化不大,猶如計算機生成的矩陣,常被處理成高亮光,細小鱗片在反光中出現blingbilng的鉆石效果。蜥蜴皮也是一種高檔皮革,運用歷史和鱷魚皮一樣長久,在時尚消費興起伊始,蜥蜴皮就成為高檔箱包之寵兒。蜥蜴皮薄,通常不足1毫米,但由于出于爬行動物,韌性和耐磨性足矣勝任多數用途。蜥蜴皮歷久彌新,經常見到有五六十年的蜥蜴皮中古包,五金暗淡,但是皮料表面如同新的一樣。蜥蜴皮鱗片比較小,所以總體上來說皮張還是柔軟的,單獨看每一粒鱗片的表面,還是有相當硬挺度的,比鱷魚皮的硬挺度要高,像甲殼蟲的背甲一般。
罕見巨型蜥蜴皮皮料,寬度達到半米,厚度達到2毫米。
蜥蜴皮女包
常規蜥蜴皮皮料
11牛蛙皮
牛蛙
牛蛙皮輕薄柔韌,張幅小,所用地方不多。有一種牛蛙皮制品不得不提,是將牛蛙皮像脫襪子一樣整個剝下來。頭肚子腿手俱全,整體鞣制后,保持桶狀蛙形,嘴巴封上拉鏈,成為一個蛙形零錢包。
牛蛙皮錢包
牛蛙皮皮料
12大象皮
非洲象
從大象皮開始,進入陸生獸類皮革的展示章節。
大象皮有五六厘米那么厚,如果保持厚度,沒辦法做任何皮革面料。玩物皆可盤的我國文玩家們,開始在象皮上打起了主意。用晾干的象皮車成珠子盤玩,車成的珠子鮮紅透亮,如同冰透瑪瑙,這是殘忍的一件奇物,充分反映了文玩家對獵奇之物的極致追求。
象皮珠
以這種方式出售大象皮塊塊
能夠鞣制成面料的是象耳皮。象耳在大象身上是一個巨大的散熱器,一直呼扇呼扇地不停活動,是象身上最靈活的部位,也是皮最薄的部位,我們看到的大象皮料基本都是象耳皮。大象皮有楊梅表面一般的顆粒狀凸起。平時我們看照片,看視頻,是看不到大象皮膚的特寫的,所以也就看不到大象皮膚的細節紋理。視頻和相片上表現得較大的紋路,所有巨型動物體表都有,制成皮革后,這些較大的紋路依然存在。大型動物皮皮革本身就是一個賣點,保留自然紋理更能一目了然,所以盡量保存粒面狀態,不做涂層處理。
象皮當前使用最多的地方,是臺球球桿的握柄。大象皮軟糯有彈性,像高密度海綿。我所見過的象皮都已經處理到2毫米左右,象皮理論上可以做得更厚。
象耳皮包臺球桿手柄
象皮手包
13河馬皮
河馬
河馬的皮膚以能夠分泌特殊汗液著名,河馬汗水是最棒的防曬霜。河馬終身離不開水,需要不斷有汗水和河水的滋潤,才能保證皮膚不裂。河馬皮革制品,仍然是非常罕見的皮革,偶有非洲援建的朋友能夠帶一些成品皮件回來。表面有河馬皮的紋理,形態如干裂河床的表面。
非洲帶回的河馬皮腰帶
干裂河床及河馬皮皮料
14犀牛皮
犀牛
犀牛皮比河馬皮更少見。犀牛皮本身就以厚見長,本身的質地也堅硬如鎧甲,若是臀背這樣的部位,普通步槍難以穿透。筆者至今也僅見過犀牛皮不過五件,鞣制者用心了,完全保留了犀牛皮天然的紋理。令人一看就知道是犀牛皮。犀牛皮纖維粗且緊致。耐用當然是非常耐用的,這可是犀牛皮,誰還不當成珍稀尤物好好愛惜呢?
犀牛皮皮料,厚度3毫米
15熊皮
熊
日本地區偶有產出。凡是這種稀有皮料,一般都不做涂層,盡量保持粒面,表面紋理都和牛羊皮表面大相徑庭。熊皮也如此,熊皮紋理像是紋路更粗的羊皮,且紋路之溝壑比羊皮還要深,產生立體感。這種立體感下的熊皮有種高檔的質感,相片難以表現這種在平面上的縱深。熊皮皮料表面或多或少都有可見的傷痕。不為提供皮革而生的動物,難免如此。
熊皮雜物袋
熊皮皮料,特寫將表面特征拍得很清楚,皮面不完美。
16駱駝皮
駱駝
駱駝皮就兩個字:沉、緊。這兩個特點來自同一個原因,就是駱駝皮的密度大。駱駝皮纖維細,粒面也細,不論翻毛還是正面使用都非常不錯。只有親手拿過駱駝皮,才會有那種感覺,就是覺得這東西是能夠用一輩子不壞的。由于有駝峰,兩肋側的皮料無法從背部連為一體,加上駱駝皮傷痕太多,所以裁出一塊完整且較大面積的正面皮比較難得。
駱駝皮皮料
17海豹皮
海豹
市面上的海豹皮分帶毛的和不帶毛的,帶毛的就是裘皮,可以做帽子做大衣,皮毛方向感一直,產生溜溜滑滑的緞子光澤,非常高檔。不帶毛的海豹皮,上面布滿了像抬頭紋一樣的紋理,看上去就肉感十足,軟糯Q彈。海報皮最大的優點是耐低溫,在極寒地區,仍然能夠保持柔韌性。如果是牛皮,在干燥寒冷地區,則容易龜裂。
海豹毛皮
海豹皮筆袋
海豹皮皮料
18袋鼠皮
袋鼠
袋鼠皮在同等厚度下的獸類皮革中是最耐用的。如果只看其外觀并不會這樣認為,袋鼠皮輕薄細膩,毛孔極小,皮面幼滑超過羊皮,攤在手里柔順地毫無對抗感。但是你看袋鼠皮所用的地方,就知道她能夠經得起多大強度的考驗:足球鞋面料、賽車服、拳擊手套、馴鷹護臂、拉弓射箭的指套。這些既要輕薄又要強度的地方,都不約而同地選擇袋鼠皮。袋鼠皮纖維排列方向和魚類皮料一樣,都是在二維平面的方向縱橫交錯。袋鼠皮膚沒有汗腺,膠原纖維更為純凈單一,這都為袋鼠皮的強度加分,而且有一種不怕水的特性,可以直接水洗晾干,不變形不變質。
袋鼠皮皮料
國內出售的袋鼠皮料,都是腹開四方形的,不帶尾巴。袋鼠尾巴皮和身體皮分開鞣制,目前國內沒有袋鼠尾巴皮出售,法國和意大利有幾個皮革廠專門收購加工帶鼠尾巴皮,為手工鞋坊供料,制作的鞋子可以穿一生。這符合歐洲保守低調的消費觀念,比牛皮耐用的鱷魚皮太過招搖,選擇袋鼠尾巴皮,結實耐用程度是牛皮的五倍,外觀卻沒有顯著的特點,和牛羊皮接近,帶鼠尾巴皮的皮鞋,是皮鞋中的大眾輝騰。尾巴皮比身體皮密度更大更厚,抻起來有著一種蹦蹦邦邦的聲音,質地十足,尾皮中線有蛇腹狀鱗片似的紋理,老鼠尾巴上也有一圈一圈的鱗片狀紋理,袋鼠真不愧叫袋鼠。
帶鼠尾巴皮皮料
袋鼠蛋蛋鞣制的皮口袋
19鹿皮
鹿皮皮纖維細膩綿長,交織度高,試著撕一塊鹿皮,鹿皮會變形到你難以想象的形狀也難以被撕裂,以驚人的粘性和韌性對抗撕裂形的破壞。鹿皮比駱駝皮還要細膩,反面的細膩程度就像一塊鵝絨。保留厚度的鹿皮就像高密度的海綿,不論是從手感還是吸水性來講,都像海綿。如果有北美產的超厚的鹿皮,可以直接縫制成外套,不加襯布襯里,依靠單層皮料即可保暖御寒,貼身舒服不亞于純棉內衣。
各種鹿皮
20羚羊皮
羚羊
羚羊和羊都是羊,皮革卻大相徑庭,羚羊最為靈活,是草原上的四角跳蚤,能夠在高速逃命中直角拐彎。身手敏捷的動物都有相似的皮革,羚羊皮像鹿皮,絨細,力彈,有肉感。羚羊皮比鹿皮更緊致更結實。羚羊皮都產自非洲,叫做kudu。
kudu反絨皮鞋
各種kudu皮料,每一款都肉感絨絨
21長頸鹿皮
長頸鹿
如果有一條長頸鹿皮皮帶,能夠用一百年。因為長頸鹿皮可以靠自身皮膚的堅韌抵御獅子的爪牙,是的,長頸鹿在非洲草原上目標太大,也沒有羚羊的逃命速度,喝水的時候都得一字馬大彎腰才夠得著,被獅子獵豹咬到的機會太大。
但是他為什么又能夠一直生存下去呢?不是靠強大的繁殖力,而是因為獅子獵豹都咬不動她的下半身,只有偶然夠得到脖子的時候才能讓長頸鹿斃命。長頸鹿皮皮膚之堅韌,是為兩個目的而疊加進化的共同結果。一個是抵御天敵的爪牙。
獅子咬不穿長頸鹿的皮膚
二是為了應付如此身高形成的高血壓,長頸鹿脖子太長,頭頂相對于心臟位置比較高,這對心臟造成很大負擔,需要在300數值的血壓下完成工作,如此血壓很容易形成靜脈曲張,為了對抗這種高血壓對下肢造成的壓力,長頸鹿依靠堅韌的皮膚來吧身體裹住,等于下身自帶了一套靜脈曲張襪。 長頸鹿皮膚必須要有堅韌的特性才能勝任兩重性命攸關的工作。
長頸鹿皮做的地毯
22馬皮
馬皮分的前半身和后半身差異非常之大,前半身的馬皮皮質纖維松弛,由于馬鬃的存在,脖子以下才可利用,后半身緊密而厚重,反差巨大。馬皮后半身也有一個部位的皮獨樹一幟——馬屁股也就是馬臀皮,后面會專門介紹。此處馬皮專指大張幅馬皮而不包括小塊馬臀皮。馬皮表面細膩,幾乎沒有特殊紋路,挺展而平順,比牛皮開起來還要光潔一些。馬皮是制作皮夾克的頂級材料,馬皮制作的皮夾克經過穿著,會產生像舊報紙一般的特殊折痕,慢慢地形變到和身體越來越貼合。馬皮重而壓風。筆者欣賞guidi鞣制的后半身馬皮,并沒有將馬屁股剔除,而是一并鞣制成一整張,手感如橡皮泥,皮面啞光,像潤足了油,用手揉搓有彈性,但又不是馬上彈回原狀,而是一松手慢慢恢復,總歸會恢復,有瘋馬皮效果。瘋馬皮不是神經病馬的皮,瘋馬皮是一種在鞣制時添加大量油脂的制皮工藝,皮面耐刮花,少許花紋會自動恢復。纖維在有油蠟浸入后整體強度都會變大。
馬皮皮料、馬皮夾克、馬皮錢包,中間可見馬皮毛孔特寫
馬皮機車夾克
23馬臀皮
馬臀皮字面上漏掉很多設定,馬臀皮又稱科爾多瓦,是一種源自歐洲以馬屁股皮為原料經過特殊加工的修面皮。前文說馬身上有一塊地方的皮的結構非常特殊,就是馬屁股皮,馬屁股皮膚下面含有一層非常致密的皮層,科爾多瓦層,由于那層致密的皮層,致使切割馬屁股皮時有切割軟骨的咯噔感。含有致密層的部分一個屁股蛋一塊,形狀橢圓,每塊面積和一版報紙大小差不多。馬臀皮原料的形狀大小也就依次而定。
未染色的馬臀皮皮胚,光潔這面就是科爾多瓦層
我們見到馬臀皮皮料的正面其實是原皮的肉面,也就是對著肉的那一面,制作時從肉面打磨,打磨致致密層完全暴露,既是初始階段的馬臀皮皮胚,然后對致密層進行拋光,由于致密層過于致密和細膩,可以拋成烤漆效果,拋成玉器效果,拋成瓷磚效果。
輕微刮傷的馬臀皮可以進行修復,方法是沾少量水后用細砂紙輕輕打磨,然后用鹿骨棒拋光,刮傷的是致密層,打磨的也是致密層,經過打磨可以令傷痕消失,恢復如初,因為致密層有厚度,修復方法如同對大理石拋光。如此結構及特性的皮革,馬臀皮是唯一。
霍爾文,小川,克萊頓,新禧,意大利
打磨馬臀皮專用鹿骨
馬臀皮至今只有四個國家能夠生產,外國的霍爾文,英國的clayton,日本的新禧、宮內、小川,還有意大利。其中外國霍爾文是公認制作馬臀皮最好的,也是最貴的。千臀易得,一霍難求。馬臀皮首選制作皮鞋,美軍松散郎當,對擦皮鞋卻重視得如同祭祀,女人涂粉,男人擦鞋,能夠擦霍爾文馬臀皮鞋是一種享受,尤其是穿過的舊馬臀鞋。馬臀皮鞋上腳穿著一段時間后會根據腳型變化,并根據走路姿勢定形折痕,舊鞋加以擦拭保養,上有拋光,能夠在上面映出主人的笑臉。馬臀皮鞋不要交給店里擦,要自己擦,是一種享受。
馬臀皮皮鞋
24股子皮
從老馬鞍上卸下來的股子皮
筆者專門為股子皮寫過一篇文章,在此只做簡述。
股子皮和科爾多瓦馬臀皮不同,最古老的股子皮必須是野馬的屁股皮。鞣制后正面使用,上面布滿了由于致密層的抽縮產生的縱向紋理。這是股子皮的外表特征。
股子皮偏硬,且極為耐磨,主要做包裹皮使用,做火鐮,做馬鞍,做刀鞘。前面介紹珍珠魚皮時講到,上等刀鞘和馬鞍常用珍珠魚皮做,但檔次不及股子皮的一半。藏區視股子皮為皮中的珠寶玉石,價格也昂貴到和珠寶玉石在一個水平。詳情可見木笙文章:珍貴的“西藏股子皮”,你可曾見過?
股子皮皮靴
火鐮
藏人餐刀套裝
25野豬皮
野豬皮皮表有近三角形紋理,毛孔明顯,三個一組三個一組,可見毛孔呈斜向生長。
常見的野豬皮并不像故事里野豬那樣難以馴服,民間故事說野豬繁復蹭樹令樹膠在皮膚上結成一層堅硬鎧甲,可抵御槍彈,這是真的。但鞣制過的野豬皮,薄軟有韌性無彈性,有舊帆布的手感。野豬皮耐磨,做出的翻毛野豬皮更耐磨,翻毛野豬皮皮夾克,可以穿十幾年不壞也變形。
野豬皮皮料,三個一組的毛孔
野豬皮手套
野豬皮皮衣
26野牛皮
北美野牛
野牛是美洲最大的野生動物,可達兩噸,繁殖力超強,在歐洲人入侵美洲之前,美洲野牛的數量比當地土著人還多,但到了二十世紀初,美洲野牛的數量從幾千萬頭銳減至二十幾頭。面對這一情況,官府頒布禁捕令,將美洲野牛列為一級保護動物。
美洲野牛的皮和肉曾經是印第安人的衣食來源,野牛毛長似牦牛,也可以做御寒衣物。高橋制造的皮具,風格源頭既是印第安人的手工作品,印第安皮具風格粗狂,用料厚重,用料既是美洲野牛皮。
流浪包
美洲野牛也是水牛的一種,體形巨大超過黃牛,皮革纖維粗,皮面紋理也粗狂豪放,縱深大裂紋遍布皮面,給人一種不拘小節的質感,這種紋理的皮料制作的包包,背上后總令人想去到遠方流浪。
野牛皮手包
野牛皮腰帶
美洲 野牛在保護下數量逐漸增長,現在又回到浩浩蕩蕩集體奔跑的場面,有計劃的屠宰下,每年有一定配額的美洲野牛皮生產出來。合法合規。
27犰狳皮
犰狳
犰狳讀音:qiú yú,是一種只生活于美洲的哺乳動物。犰狳看起來和穿山甲類似,卻和穿山甲沒有親緣關系。犰狳雖然看起來滿身鎧甲,和穿山甲的鱗片不一樣,穿山甲每一個鱗片相互獨立,斜嵌皮膚,犰狳則不,犰狳身上是鱗板,如同皮膚上凝固出的大小不一的馬賽克瓷磚。據傳犰狳是除人類以外唯一一種可攜帶麻風病菌的動物,這一名聲讓很多域外人士望而卻步,既沒有拿來當寵物的必要,也沒有吃他的勇氣。犰狳只有被當地土著捕殺的傳統,剝皮吃肉,肉嫩如蛇。皮是整個剝下來的,本身質硬,自己定型,經過鞣制,口朝上時可做籃筐,朝下時可做燈罩。
犰狳皮
28胎牛皮
陸生獸類章節的最后,介紹幾種牛皮。牛皮是最為常見的皮革,但有些特殊工藝鞣制的牛皮,在牛皮大類中出類拔萃,一樣能和稀有皮革比權量力。
現在的胎牛皮嚴格來說都是小牛皮,是用出生一個月以內的小牛的皮鞣制成的皮革。小牛的皮膚還沒來得及被蚊蟲叮咬,沒來得及剮蹭受傷,皮膚的完整度是非常好的,皮質幼滑細膩彈性足,每張皮料的都可以完整地保持粒面無需涂層。任何照片都拍不出小牛皮的質感,只能直接用手觸摸來感受,雖然脫離了活體,摸起來還是像摸著一個活體,有體溫有五臟有呼吸。
胎牛皮皮料
真正意義的胎牛皮現在已經沒有人制作了,因為太過殘忍,要么是從孕牛肚里直接掏出的牛胎,要么是剛生出來連身上的羊水還沒干的小牛,從這種牛身上剝皮制革,才是胎牛皮。真正意義的胎牛皮上還保留有胎皮紋,是牛胎在子宮中由于空間窄小,姿態不舒展而留下的皮膚皺褶,這種皺褶在出生后會逐漸消失。真正的胎牛皮還是不要在制作了,想想都殘忍。
胎牛皮公文包,亞光,肌膚感栩栩如生。
29馬韁革
馬韁革被稱為“耐操王”,是牛皮中最結實耐用的皮種,如果有一條馬韁革皮帶,不論你現在多大,都能夠完整地傳給下一代繼續使用。馬韁革是一種為馬的韁繩專門研制的皮革,韁繩需要在日曬雨淋、不斷承受牽拉力的工況下保持牢固,性命攸關,不得閃失。所以馬韁革對耐用性要求是全方位的高,為了滿足這一要求,工匠們在鞣制時將蜂蠟浸入皮革,蜂蠟浸入之后皮革產生了耐水性的同時,強度也提高了至少一半。
J&E 馬韁革腰帶
在鞣制時既要保持皮質纖維的高密度,又要保證蜂蠟到達每一絲皮革纖維,所以馬韁革的制作周期非常長,只有耐心地等,由時間來完成。制作周期最長的需要十四個月,比種糧食周期還長。大部分馬韁革剛開始使用的時候表面會有一層白霜,那層白霜的成分既是從皮質內部析出的蠟質物。如果用干毛巾把這層白霜擦掉,不過多久,又會出現一層。再用一段時間之后,析出白霜的現象就漸漸停止了。但最高檔的馬韁革表面是沒有白霜的。
馬韁革皮料
馬韁革都偏硬,沒有彈性,因為馬韁需要及時傳達騎手的信號,有彈性會削弱拉力傳導的速度。
目前能夠制作馬韁革的都是業界有名的大廠,自身都有傳統和技術絕活,總共能生產馬韁革的廠家一個手都能數得過來。
馬韁革單肩包
現在馬匹數量銳減,僅存的馬具也不全使用傳統皮革馬具了。可是馬韁革依然有被生產,不用做馬具,也用作腰帶、皮箱。生產馬韁革的主要是英美意大利,英國最多。一說馬韁革就不得不提英國馬韁革三巨頭:J&E sedgwick 、J&F Baker、Clayton。、其中J&E sedgwick 生產的馬韁革是英國皇室儀仗隊御用馬具裝備的提供商。Clayton生產的馬韁革專門為追求馬韁品質又嫌馬韁革風格太過粗狂的糾結星人準備,透染和皮面的精細處理是其特色。JF&J Baker價格最高,他家的傳承人遺傳了一種非常軸的性格,堅持了五代人不更改鞣制方法,至今他家還沿用一百五十年前的工藝繼續生產,是唯一堅持了橡樹皮鞣制工藝的英國百年品牌,橡樹栲膠鞣制出來的皮料有一種特殊的味道,作為一種味道標簽區別于其他。JF&J Baker馬韁革皮面粗狂,完全不在乎皮面的傷痕,我想即使全世界都不騎馬了,JF還會按照馬韁的標準繼續生產馬韁革,不在乎皮面光潔,只求結實。
J&F Baker 馬韁革腰帶
30 Barenia馬鞍油皮
Barenia是法國hass皮革廠制造的重要產品,愛馬仕家最好的牛皮作品采用的就是Barenia, Barenia在鞣制時加入了大量的油脂,聞起來有一像奶油般的甜香。同是馬具皮,馬鞍和馬韁要求不同,馬鞍需要更大的防水性,用浸入油脂的方式來實現,油脂填滿皮革纖維不會令皮革過硬,但增加了強度。Barenia油皮最迷人的地方在于自身的顏色和光澤會隨著使用逐漸變化,從蜜糖色變到棕琥珀色,包漿光澤由內到外,和涂層皮料的光澤有著底蘊上的差別。
31黑棧革
黑棧革是日本專門用來制造劍道護具及將領鎧甲的涂層牛皮,其工藝延續了1000年,是世界上最早的涂層牛皮技術。黑棧革有很多種類型,最好的黑棧革表面布滿硬質顆粒,像凸起度更高的荔枝紋,那些硬質顆粒是由手工點上去的生漆凝結而成,這種工序非常費時,需要反復不止一遍地涂點才行。黑色硬質顆粒增加了牛皮的厚重感,令皮革更加堅韌,達到鎧甲防護等級。使用一段時間,黑棧革的顆粒的光澤會起變化,像鉆石一般閃耀,在黝黑中閃現星星點點。黑棧革選用的是日本黑毛和牛,不是任何和牛的皮都能制作黑棧革,只有與生漆結合良好的皮面得才能夠制作,其中選擇標準,只有制作者才清楚。
黑棧革上漆粒特寫
黑棧革是世界上產量最少的皮革,目前只有一家位于姬路市的夫妻作坊能夠生產,一個月產量不足20張。黑棧革價高量少,除了直奔姬路本廠,只能在皮革展覽上得見。每一張黑棧革出廠后都不會受到怠慢,精心設計,手工制作,每一件都是藝術品。
32鴕鳥皮
鴕鳥皮與蜥蜴皮鱷魚皮是珍稀皮革三巨頭。鴕鳥皮抗拉度是所有皮革中最強的,是牛皮的五倍。鴕鳥皮柔軟耐久,能抵抗多數皮革因時長干燥造成的干裂現象,鴕鳥皮自帶一種油脂,保證了自身的長期油潤,同海豹皮一樣能夠抵抗寒冷造成的龜裂。鱷魚皮最高貴的是腹皮,鴕鳥皮最貴的則是背皮,背皮上長羽毛的大毛孔,在鞣制后呈現乳釘樣凸起,是高檔次鴕鳥皮的特征。乳釘區域之外,則是腿皮和脖頸皮。許多品牌選用鴕鳥皮時只將乳釘部分裁掉,剩下的部分完全不用。
鴕鳥皮
有一種橡皮泥似的光澤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制造廠們丟掉的部分中,有兩處是鴕鳥大腿處的皮,這部分皮革的密度是整張皮中最大的,能產生橡膠皮的手感。腿部的皮膚沒有羽毛,表面布滿像爬行動物身上一樣的軟角質鱗片,一塊一塊的,這種結構產生的抗磨性可以和鱷魚皮相比,再加上鴕鳥皮本身抗拉之王的地位,鴕鳥腿皮是綜合性能最結實的皮料。可是市場地位仍然是一個邊角料的角色。
鴕鳥皮碎料中接近大腿的部分,皮質卻是極好的
鴕鳥小腿部分的皮革被充分利用,這部分皮革的表面鱗片更加大而明顯,小腿皮整體形狀呈長方形,中線部分有一條狀分布的蛇腹狀鱗片。
鴕鳥小腿皮料及作品
33鴯鹋皮
鴯鹋
鴯鹋生長于澳大利亞,像鴕鳥,體型卻比鴕鳥更小,皮革面上的乳釘沒有鴕鳥皮明顯,長羽毛地方的毛孔疙瘩更小且更密,鴯鹋皮看起來才是滿皮的雞皮疙瘩,小腿部分的也和鴕鳥一樣能夠被單獨鞣制利用。
鴯鹋皮背皮手提包、鴯鹋腳皮表帶、鴯鹋皮腳皮皮料
總結
以上是三十三種不常見皮革的介紹。一入皮坑深似海,希望通過此文,能夠縮短皮革愛好者了解皮料的進程,少走彎路,節省搜集功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