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進入2021年開始,逛個超市隨意花幾毛錢買個塑料袋、喝奶茶隨手取用塑料吸管、用完的塑料制品隨意丟棄......這些在我們眼里再正常不過的行為,可能都要迎來變化了。從去年年底開始,有關“‘最嚴限塑令’將會在2021年落實實施”的消息就已經傳開了。
如果說2021年對環保行業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的話,那么,2021年就是環保行業迎來新發展局面的一年。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城市進程和工業化進程也在不斷加快,可是隨之而來的,便是環境污染的的日益嚴重。其實,現在全球各國對壞境污染的問題都非常上心,而我國居民人口較多,加之又是碳排放總量世界第一的大國。另外,我國環保產業相較于國外而言,起步較晚并且市場不成熟,為此,重視壞境污染問題、加大對環保企業和環保基礎設施的建設投資等,都是目前必須要做的。
話說,早在2007年的時候,環保支出科目就已經被我國正式納入國家財政預算中了。而這一行發展到終于開始正式被重視和建設了。
在節能減排上,我國在2021年的時候提出了“碳達峰”和“碳中和”兩個詞。這兩個詞看似難懂,其實表達的意思很簡單。這是指企業、團隊或者是個人在一定的時間內,直接或者是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在經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下,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而“碳達峰”的意思,就是指碳排放進入平臺期之后,進入平穩下降階段。“碳中和”最終的目的,就是節能減排政策之下,實現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我國提出,要力爭在2030年前達到峰值,并且努力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有關“碳達峰”以及“碳中和”,其實最終就是要實現減少碳排放。對此,在這一政策之下,我國有關“禁燃令”的消息就傳開了,也就是未來燃油車可能將會被停售了。對此,其他國家早就有了規劃,但是目前我國車主對燃油車的需求依舊強盛,為此“禁燃令”一時時間也無法實現。
但是,在這一背景下,新能源汽車行業還是被不少人給盯上了,目前我國也有不少企業開始入駐這一行。
在節能減排的政策下,新能源汽車一行或許會迎來強盛發展,不過,我國為了環保,還不僅僅是在減少碳排放上制定計劃。下面要說到的,就是有關“史上最嚴限塑令”。2021年開始,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吸管、不可降解塑料包裝等均被明確禁止使用。很明顯,改用綠色環保材料已是大勢所趨。
如果是喜歡喝奶茶的朋友們一定發現了,從今年早些時候開始,一次性的塑料吸管幾乎是換成了紙吸管或者是可降解的吸管。這是因為我國明確要求,不得再使用一次性的不可降解吸管,若是被發現不按規定辦的企業,將會得到懲罰。
有關“限塑令”的實施還是很有必要的,我們要知道,塑料袋的降解時間非常久,是很污染環境的,我們總會會用“白色污染”來形容塑料袋給我們帶來的環境問題。而我國作為世界上人口大國之一,據悉每天僅僅是買菜就要用掉10億個塑料袋,其他各種塑料袋的用量在20億個以上,這就相當于我國1天就要用掉30億個塑料袋。
所以,除了規定不再使用不可降解吸管的規定之外,我國不少地區也開始通過收費的方式,讓消費者減少對塑料袋的使用。
上面我們提到了,在注重環保的時候,在節能減排這一方面,我國的新能源汽車企業是越來越多了。而在“限塑令”之下,也有一個行業得到了很好的發展,這就是可降解塑料產業。
伴隨著“限塑令”的深化落實,未來我國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產量將會不斷下跌,而可降解塑料、紙質包裝物等產品將會成為替代現有塑料的關鍵性材料,并且相關產品和原材料更回是供不應求,吸引不少上市公司加入這條賽道。據預測,隨著有關加強塑料污染治理意見的深化實施,未來我國的可降解塑料產業規模將會達到500億!
看到這里,我們已經發現了,在我國開始注重環保問題的時候,至少已經有兩個行業得益于環保產業,將會迎來巨大的財富風口。一個是“節能減排”下的新能源汽車行業,一個就是“限塑令”下的可降解塑料行業。而未來的日子里,環保產業帶來的行業紅利肯定不止這兩個行業。
說起來,有關環保問題幾乎是全世界都在面臨著的問題,當各種禁令和規定接踵而至的時候,這期間有不少行業才真正迎來了發展。尤其是和“環保”這一關鍵詞掛鉤的企業,也在我國開始治理污染問題之后,建立數量越來越多。
先來看看下面一組數據,據企查查截止到6月份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已經有了292.41萬家環保相關企業。2021年中,相關環保企業新注冊數量為58.87萬家,同比增長了6%左右,在今年前5月中共新增了22.48萬家環保相關企業。
數據顯示,在2011年以來的10年時間里,我國的環保企業注冊量呈現著逐年增長的趨勢,并且從注冊企業的資本來看,注冊資本在1000-5000萬元以及500-1000萬元的分別占比為23%和19%。有人要說了,環保產業的經營范圍包括哪些呢?
其實,這一產業包含的經營范圍可多了,例如廢水、廢氣、塵埃、固體廢棄物治理;室內空氣監測與治理;噪聲治理等,總之就是以著防止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保護自然資源為目的而進行的技術產品開發、資源利用、工程承包等活動的總稱。例如還有清潔技術、節能技術、產品回收和安全處置及再利用......
舉一個例子,金發科技是可降解塑料板塊的龍頭企業,主要產品就包括改性塑料、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環保高性能再生塑料等。在2021年中,金發科技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45.35億元至46.80億元,同比增幅達264%至276%。
在國家政策的不斷支持和我國對環保需求提高的背景下,未來環保產業發展只會越來越好,產值規模也會逐年提高。
目前我國的節能環保企業主要還是以中小企業為主,隨著產業逐漸成熟,也將會有更好有技術、有資金、有管理優勢的企業采用并購的方式進入,那時候也能提高市場集中度,環保新業態潛力也將會進一步得到釋放。
總而言之,環保產業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節能環保產業作為不僅能帶動經濟增長,也能應對環境問題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也將在“十四五”時期內,成為國家主要發展的對象。隨著這一行的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我們也相信不久的將來,節能環保產業將會進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