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節后上班的第一天,但很多企業家這個節假日大概都沒休息好。
因為漲價的熱潮還在持續。
假如大家還有印象的話,在年前的單仁行,針對我國M2貨幣量增長,我曾經告訴大家。
從過去20年的經驗來看,2021年,各種資產,從一般消費品到大宗商品的價格上升,是必然的結果,大家要做好準備。
實際上,一些材料的漲價已經從去年11月就開始了。
但是直到今天,原材料的漲價一直在持續,已經有很多的企業和供應商扛不住了,在廣東有些經營了10年的制造企業開始倒閉了,即使是一些成本控制比較強的企業,也陷入了持續性的虧損。
這也是這幾年來最異常的一次大范圍漲價。
很多企業家現在都特別重視這個問題,甚至我們的學員這邊剛剛聽完我講的《全網營銷,逆勢破局》的俱樂部,那邊活動一結束,馬上就追到我房間,一定要問我關于原材料漲價的問題。
那么,原材料怎么會突然上漲?這一輪材料上漲行情究竟還要維持多久?
假如價格還會上漲,大家是不是要囤一些原材料?
如果時間太長,企業如何化解原材料價格對盈利的影響?
先不急,我們先來看下漲價的情況和影響。
這一輪的漲價出現在了各種大眾商品里,特別是各種初級原材料漲價特別明顯。
比如說我們有很多同學做塑料模具和塑料產品,塑料廠常用的PP料,去年4月的價格是5800元/噸左右,到今年3月份已經漲到了9000元/噸,差不多漲了80%。
原油,2021年大家都知道曾經跌穿了地心,甚至到了負價,現在布倫特原油價格回到了這幾年最高點,每桶64.5美元。
玉米,從1900元/噸上漲到2600元/噸,漲幅高達36.8%。
有色金屬、銅、鋁、鐵等都在上漲,最瘋狂的是鐵礦石,從500元/噸,漲到1100元/噸,漲幅高達120%。
這些基本原材料的應用非常廣泛,制造業最先受到波及。
幾乎所有的原材料每天都在漲,市場明明有需求,但由于異常的漲價,整個行業的運轉都不是很正常。
而且,不少工廠的一部分訂單是2021年前就已經簽好的。
假如合同里預先針對漲價做了約定的還好,可以跟買方去商議價格的調整。
但是,如何沒有預見到價格變化的,為了留住大客戶,為了不違約賠償,只能是硬著頭皮高價買進原材料,最終虧損交付。
從事鋁業行業的資深人士就說,一噸電解鋁的生產成本大約在13000元左右,加上一兩千塊錢的利潤賣出去,是比較合理的價格。
但現在這個價格已經加到了4000多塊,電解鋁廠賺得盤滿缽滿,但是鋁加工企業的利潤已經低到近乎沒有了。
有的企業主還跟我說,過去,他都是因為采購的數量大,去跟供應商談降價的事。
現在每天他最主要的事,不是別的,就是專門應對供應商的漲價談判。
對于制造業來說,價格的穩定特別重要。
穩定的價格才能有穩定的利潤,價格不穩定,未來接單就會非常辛苦,因為連企業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去報價了,原來的報價可以維持一段時間,現在的報價可能連半天都維持不了。
產業是一環扣著一環的,最上游的原材料漲價,很明顯就會波及到整個產業鏈,今天剛報的價格,明天又漲了,下游的客戶不理解,更不知道怎么去跟更下游的客戶溝通。
最終就會傳導到整個產業鏈一直到消費端,甚至會引發整個零售領域的通貨膨脹。
那么,這一輪材料價格上漲的原因是什么呢?
最基礎的原因是因為2021年,各國政府普遍采用的量化寬松和刺激經濟的凱恩斯主義,這樣的政策所帶來的結果。
這些流動性會通過三條途徑,直接或間接影響我國市場,推動價格上升。
首先是推高黑色系列,比如說動力煤、螺紋鋼、鐵礦石、焦煤 、焦炭以及廢鋼的價格。
這些前端的原材料價格變化,會帶動我國鋼鐵及成品材的冶煉及物流成本,成為鋼價揚升的重要推動力。
第二,西方的大規模寬松財政和政策,會刺激經濟復蘇,從而提振市場的需求。
高盛公司是一家投行,他們就預計外國經濟2021年將增長7%,瑞銀集團就認為,2021年我國經濟增長率將達到9%,高于先前預測的8.2%,這將是10年來最快的增長。
第三,同樣是因為貨幣寬松,大量資金直接進入到我國市場。
根據商務部統計,2021年1-2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1767.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1.5%。
此外,還有部分沒有納入統計的資金,這部分資金轉化為實物購買力。
第四、從市場需求來說,去年因為全球疫情的影響,大量訂單轉移到我國,出口訂單較為飽滿,從而帶動了在我國市場,各種原材料的需求。
據海關統計,今年前2個月,全國出口總值4688.7億美元,同比增長了60.6%;全國出口鋼材1014萬噸,同比增長29.9%;出口機電產品同比增長54.1%;其中汽車(包括底盤)出口同比增長93.4%,裝載機出口同比增長44%,挖掘機出口同比增長60.7%。
國內經濟的復蘇和強勁的出口增長,也會帶動對材料方面的巨大需求,也會推動價格的上升。
當然,還有一點,就是人為的因素在里面,旺盛的市場需求刺激下,加上資本的涌入,就會有抬價的行為出現。
像在1月22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反壟斷局就發布公告,對我國建筑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涉嫌組織部分玻璃企業達成壟斷協議行為進行立案調查。
那么,我們企業要不要囤積更多的原材料呢?
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對更多的中小企業來說,現金流就是命脈,現在不是大手筆花錢套牢在原材料上面的時候。
中小企業本身資金就不充裕,又在材料方面囤積太多的話,就會影響自己的資金周轉,賬期一旦周轉不過來,就會影響一系列的連鎖效應,很容易就出現倒閉的情況。
當然,不囤積材料,不代表什么事都不做,我們的企業需要在合同當中對材料價格的變化作適當的補充說明和安排。
同時,我們也必須對這輪漲價的時間做預期。
大宗商品價格一旦快速上漲,就會抑制相關產品的需求。
從供給側來說,全世界并不缺少大宗商品的產能。也就是說,從供給和需求雙方面來說,不具備價格持續長時間上升的空間。
從行情發展的趨來說,這次的材料上升和2008年的金融危機有很多相似性,從2008到2009年發展的狀態來說,類似上漲行情持續時間不會超過半年。
未來,全球市場一體化,不少企業會同時涉足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匯率的變動和材料上漲會非常相似。
抵沖材料價格和匯率波動的影響的合適方式,就是通過期貨市場做套期保值,其他的按照行業的正常利潤,去獲取自己該有的利潤。
責任編輯丨羅英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