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木
昨天,剛出差回來,跟幾位業(yè)內老友約飯。
飯局上,搞建筑的老李唉聲嘆氣。細一打聽,原來是因為鋼鐵大漲價。
造房子最主要的成本就是鋼和水泥,鋼價上漲,意味著建筑成本直線拉升。
朋友說,這幾年生意本來就不好做,現(xiàn)在上游一漲價,公司被逼到絕境。
做,往死里賠;不做,口碑受損,客戶罵自己不是人。這行本來就吃信譽的,有了前科,以后生意就會越做越窄。
其實鋼漲價從去年就開始了,但誰都沒想到,如此夸張。
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鋼材價格較2021年同期漲幅高達36.7%,螺紋鋼價格飆漲到6000元/噸以上,超越2008年最高點,打破歷史記錄。
很多鋼廠為了降低損失,寧可繳違約金也不愿意發(fā)貨,有的廠子甚至把銷冠都開除了,就因為之前貨賣得太多……
其實看到這一切,我是非常緊張的。
因為當下正處于特殊的樓市環(huán)境中,鋼價上漲,很可能導致我國出現(xiàn)一大批爛尾房,我們也可能會遇到歷史上最差的房子。
到頭來,接盤的還是買房人。
那么這個邏輯是如何形成的呢?
子木帶你深入了解鋼鐵背后樓市的秘密,并告訴你如何在接下來的買房活動中,如何避坑。
1
動因
首先我們還是要追本溯源,搞清楚這波鋼價上漲的動因。
如果對我國黑色系大宗商品有研究,你肯定知道歷史上有一波鋼鐵大漲潮發(fā)生在2008年。
外國經(jīng)濟泡沫前夕,全球經(jīng)濟繁榮,各國大基建,對鋼鐵需求暴漲。
但2021年不同,是多線交錯的結果。
大家都知道我國是產(chǎn)鋼大戶,占全球60%多,但很多人卻不知道我國的鐵礦石品質一般,開采、提煉難度極大,所以鋼鐵的原材料一直嚴重依賴進口,達到80%。
其中60%來源于澳大利亞,20%來源于巴西。
知道這個根源,你大概能猜到鋼價為何上漲了。
去年開始,疫情肆虐,全球經(jīng)濟陷入困局,老美開動印鈔機瘋狂印鈔,試圖繼續(xù)通過割韭菜來提振經(jīng)濟。
為了防止割韭菜,其他國家主動或被動跟進印鈔票,由此演變?yōu)槿虼碳そ?jīng)濟。
錢多了,大宗商品價格大漲,通脹開始加速,其實這段時間,不單是鐵礦石在漲,石油、有色金屬期貨也跟著大漲。
但不同其他,鐵礦石原材料主要握在澳大利亞手里。澳大利亞一直都是親美派,日常工作就是跟我國抬杠。
澳大利亞為了防止老美剪羊毛,順便還能欺負一下我國,便立刻開始上調鐵礦石價格。鐵礦石價格從一開始的500元/噸,漲到了現(xiàn)在1400元/噸,價格翻了3倍。
鐵礦石價格上漲,引發(fā)鋼價上漲,鋼廠開始加速釋放產(chǎn)能搶利潤,產(chǎn)能擴張導致鐵礦石需求繼續(xù)上漲,推動資本循環(huán)鏈。
再加上這些年我國一直去產(chǎn)能,陸續(xù)關閉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鋼廠,碳達峰和碳中和國策下,還要限制鋼鐵產(chǎn)量。
兩者相遇,供需產(chǎn)生矛盾,徹底刺激鋼價上漲。
為了對沖外國和澳大利亞的陽謀,前幾天,財政部稅務總局發(fā)布了《關于取消部分鋼鐵產(chǎn)品出口退稅的公告》。
簡單來講,就是下調進口稅率,上調出口稅率。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鋼鐵產(chǎn)品輸出國,大到飛機小到汽車手機自行車,原材料漲價,相關商品物價必然上漲,回頭再賣給澳大利亞、外國等進口國,這就是制衡之術。
但弊端也十分明顯,鋼價上漲,所有下游產(chǎn)業(yè)成本暴漲,跟鋼鐵有關企業(yè)舉步維艱,這就是老李所遇到的難題。
看懂這一切,你就會知道這波鋼價上漲,短時間內是降不下來的。
2
無解的難題
在很多人眼里,老李這類包工頭是一個非常撈金的行當。
過去的確如此,美女豪車大金鏈,一說包工頭都是有錢人的代表。
但自從2016年后全國大調控,“限價”政策出臺后,開發(fā)商利潤走低,作為下游的建筑承包商,競爭慘烈,利潤微薄。
之前上面吃肉,下面吃菜;現(xiàn)在上面喝湯,下面干脆舔剩飯。
建筑行業(yè)工程成本中,原材料占比非常大,約56%,其中45%是水泥,40%是鋼材。
老李說,這段時間混凝土價格漲了20%,那么建安成本每平方漲了30-40元,他所經(jīng)手的項目有25萬平方,意味著僅混凝土成本就增加了1000萬元。
本來這幾年,行業(yè)利潤低,大家賺的都是血汗錢,鋼價一漲,基本都賠錢。
這段時間,堅守契約精神,拿家底死扛的建筑商不多了,更多的是迫于無奈,干脆撕了合同,寧愿支付違約金也不繼續(xù)做。
國內很多新房項目因此停了工。
但最可怕的是,很多承建商一手接了單子,另一手為了追求利潤,想方設法縮減建筑成本。
鋼價上漲,那么就要從鋼筋身上做文章。
最直接的方法是把正常鋼筋拉長后再用于房屋建設,俗稱“瘦身鋼筋”,可以直接減少建設成本。
如果想繼續(xù)追求利潤,還可以大量采購二手鋼筋,這些鋼筋很多都是從舊樓拆下來回收的,還有一些從地下黑市里買來的,很多都是不合格的劣質鋼,以廢鋼鐵為原料再加工出來。
這種“劣質鋼筋”一直都有黑廠生產(chǎn),但開發(fā)商一般是不會用的,因為未來會涉及到生命財產(chǎn)問題,做這種工程就是在害人。
但現(xiàn)在鋼價漲成這樣,很難知道有多少家承建商開發(fā)商愿意守住良心了,在活下去面前,一切道德層面的東西都化為了泡影。
而且,這是無法破解的難題。
3
特殊的環(huán)境
一般情況下,房地產(chǎn)開發(fā)一般分為三步:
政府賣地-開發(fā)商拿地-承建商建造
所以,房價的組成部分,主要就是樓面價和建筑費用。
過去,通常樓面價一般是樓盤售價的30%到40%左右。
拋去建筑成本,管理費用、營銷費用和稅費,開發(fā)商利潤可以控制在8%~15%左右,利潤大,造房子的預算就多一些。
然而這幾年全國打壓房價,各地紛紛響應調控政策,規(guī)則被強行改變了,樓面價占售價比例一路上漲。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幾年很多城市同一地段內,二手房價都會比新房價格高,這種倒掛現(xiàn)象引發(fā)人們哄搶房子,其源頭就是限價政策。
在調控市場上,新房房價必須要限的,因為不限價,按照開發(fā)商的尿性,房價會炒上天,然后帶動二手房價啟動大行情,之前的調控成果土崩瓦解。
但房價限住了,地價呢?
好像沒有被動搖過。
前幾年玩得最狠的是帝都,2017年重拳調控之下,出現(xiàn)了大批量“限競房”,翻譯一下就是“房價限死了,地價你隨便搶”。
這相當于把開發(fā)商們關在籠子里,自相殘殺,沒有贏家,因為即使拿到了地,也是沒有利潤的。
開發(fā)商沒有利潤怎么辦?只能向下壓榨建筑承包商。
建筑承包商沒有利潤怎么辦?只能縮減材料成本。
直到2021年下半年,帝都才開始逐步拋棄限競房,今年集中供地上,限競房更是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然而這套玩法卻傳染到了全國各地。
從近期集中土地拍賣可以看出,除了北京地價有嚴格限制以外,其他很多城市的地價繼續(xù)狂飆,尤其重慶,土地平均溢價率高達42.99%。
所以接下來,全國各地會接棒帝都,出現(xiàn)大量的“限競房”,在信貸收縮、房住不炒大背景下,開發(fā)商、建筑商將陷入困境。
而在這種困境之中,任何涉及利益的因素都會變得非常敏感,比如現(xiàn)在鋼價上漲帶動建筑成本飆漲,很可能成為壓垮這個行業(yè)的最后一根稻草。
4
避險攻略
我們無法改變潮水的方向,那么就要學會在夾縫中尋找陽光。
所以接下來子木必須給大家?guī)讉€真誠的建議:
預計鋼價上漲會持續(xù)一段時間,今年開盤的期房是最危險的。首先如果有條件,還是盡量去淘二手房,所看即所得,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
二手房首選5年左右的次新房,這個時間段的房子交易稅費少,周邊配套基本都成熟了,房屋質量和物業(yè)水平的什么問題也都能看出來。
最重要的是5年一周期,根據(jù)房子的流動性能評估出房價增值空間,等住幾年再賣也不愁買家接手,品質好的房子就像是金子,會持續(xù)發(fā)光的。
如果你實在不想買二手房,對新房又深度迷戀,那你一定要清楚下面幾點:
1、接下來的所有期房,都會面臨建筑成本上漲的問題,這時候比得是抗風險能力。
所以你買房,盡量選擇大型品牌開發(fā)商,央企背景或者集團性公司。
大開發(fā)商底子厚,基本沒有爛尾風險,即使現(xiàn)在虧錢也能扛得住,而且因為有產(chǎn)業(yè)鏈優(yōu)勢,生產(chǎn)成本低,造爛房子的概率相對較小。
2、買限價房,進售樓處之前,一定要查清楚這個盤的“樓面價”,一般網(wǎng)上都有公示,問樓盤銷售或中介,他們也會告訴你。
除一線城市以外,一般情況下,樓面價占房價的30%~40%以內為合理,但只要超過60%甚至70%,這種房子盡量不要買,按我的經(jīng)驗,10個買房9個維權。當然不同城市算法不同。
前段時間遇到一個盤,樓面價1.6萬/平米左右,售價2.4萬/平米,算下來土地成本66.7%,還是精裝交房,開發(fā)商基本是賣一套虧一套,賣完房子純虧8個億。
有人說,一定要買樓面價高的房子,性價比高。
傻不傻?
樓面價是根據(jù)行情走的,土地本來沒多少成本,政府說多少是多少,樓面價越高,開發(fā)商利潤越低,建筑工程質量就越危險。
買房就是人生的一項重大投資,投資的首要條件就是安全,其次再考慮舒適性以及潛力空間。
千萬不要跟資本談感情,因為之前談感情的,都頂著烈日拉橫幅去了。
如果你能看懂這句話,請把這篇文章轉發(fā)給身邊的朋友,讓大家一起看到夾縫中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