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AI財經社 薛永瑋
編輯/游勇
最近,紙張和紙張原料瘋狂漲價的消息一輪接著一輪。
自今年4月以來,四大生活紙企金紅葉、恒安、維達、中順潔柔相繼發布漲價函,擬調價幅度基本都在10%以上。
5月17日,包裝紙行業產量排名國內第一的玖龍紙業宣布5月份的第三輪漲價,一周時間,玖龍紙業的原紙價格平均每三天上漲一次。國內主要文化紙企業和貿易商也在5月發布多張漲價函,其中文化紙普遍漲價200元/噸,白卡紙漲價則達到1000元/噸。
據悉,各種紙漲價是因為三月份以來,長纖原料、進口紙量縮減所帶來的供給缺口開始顯現,而紙漿原料價格上漲,造成漿價和紙價的倒掛,一些紙廠只能停機。
紙價瘋漲勢頭已經蔓延到股價。5月24日,截至收盤,青山紙業、美利云、宜賓紙業、岳陽林紙漲停,安妮股份、晨鳴紙業漲超5%,山鷹國際、冠豪高新、太陽紙業等多股均有不同程度上漲。年初至今,造紙板塊指數漲超20%。
紙價大漲,連鎖反應不斷
紙價上漲是從紙漿價格上漲開始的。去年7月份到今年3月份,木漿價格平均上漲超過400美元/噸,上漲幅度達到了37%,從而導致造紙企業的生產成本有了大幅度提高,造紙企業紙品價格因此上漲,今年1月份起,原紙企業就已開始調價。
今年4月份,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造紙和紙制品業出廠價格環比上漲0.3%,同比上漲5.0%,1-4月同比上漲2.0%。
《證券日報》援引金鼎資產董事長龍灝的觀點稱,紙漿價格上漲并維持高位震蕩的主要原因有三點:第一,持續的全球貨幣寬松,加速了大宗商品漲價的幅度。第二,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的政策,阻止了進口廢紙、及廢紙紙漿的入境,減少了原料來源導致原材料產品的緊俏。第三,隨著新冠疫情防控逐漸常態化,生活、印刷及特種紙張的全面剛需已經恢復正常,特別是“碳中和”、“碳達峰”目標提出以來,在“禁塑令”政策的大背景下,紙張的替代需求增加,生活需求量提高造成生產量的急劇上漲,對上游產品紙漿的需求進一步加劇。
這一次紙價上漲不僅波及到了印刷及包裝企業,還波及電商企業、快遞企業、快消品行業等產業鏈下游企業。
為應對此次波動,我國紙企開始多舉措提升紙漿原料的供給。目前,我國一些造紙龍頭企業嘗試在海外林木資源豐富的國家布局產能。玖龍紙業在外國收購了兩處紙廠和漿廠,并在越南建有160萬噸的造紙產能;山鷹紙業收購或控股了瑞典、挪威等國多家漿紙廠;太陽紙業在老撾新建紙廠漿廠,還布局了10萬公頃紙漿林項目,確保原料供應。
部分造紙企業干脆停產斷供。4月初,晨鳴紙業發布公告,決定于5月中上旬對文化紙機臺停機檢修10天。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原材料不斷上漲,使得價格倒掛,企業很難維持現有利潤,所以很多企業通過短暫停產來保持市場價格的穩定。
消費者對漲價感知有限
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紙巾生產企業,但終端零售環節并未明顯提價,消費者感受也不明顯。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商超、電商平臺等終端市場反應相對滯后,加之原紙調價多以噸為單位調整,落實到每個零售單位的成品紙上,漲幅還不甚明顯。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市場供應依然是供大于求,消費端最終漲多少,取決于木漿的價格走勢,取決于企業與電商、經銷商、大型超市之間的博弈,更取決于供求關系。
未來什么時候終端售價會被調整?盒馬非食品采購管理專家張廣平對央視財經表示,暫時無法確定,因為連鎖超市本來就有很多生活用紙的庫存,還跟廠家簽訂的都是長期供貨協議,所以,短期內不會出現生活用紙價格上漲的情況。
對于消費者目前是否需要囤積生活用紙,專家分析稱還沒有必要。原因主要有:第一,家庭用紙量都不是很大。拿一個三口之家為例,單單拿卷筒衛生紙來說,一年的用量也很難超過一提(128卷),即便是一提紙漲價5元,一年的衛生用紙開支也不會增加得太多,即便是加上生活中的其他用紙,其使用量也是很少的,也不會增加多少負擔,因此,是完全沒有必要因害怕紙品漲價而屯紙了。
第二,紙漿價格上漲是木漿價格暫時上漲,其主要原因在于世界疫情的影響。去年,世界主要木漿出口國巴西發生了比較嚴重的疫情,導致木材砍伐量有所下降,同時,木漿生產廠家也出現開工不足的現象。但巴西的疫情目前已經得到了有效緩解,巴西的森林采伐以及木漿生產有可能在今年下半年時恢復正常,屆時,紙品的價格也將開始回落。
(文章綜合自央視財經、證券日報、我國經濟周刊、新華財經、第一財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