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漲38%,塑料漲35%,鋁漲37%,鐵漲30%,玻璃漲30%,鋅合金漲48%,不銹鋼也暴漲45%!要訂貨的早點安排!”有工廠老板在朋友圈發文稱。
紅星資本局從多方獲悉,從2021年以來,包括銅和原油在內的多種原材料價格出現大幅上漲,涉及到塑料制品、輪胎和家用電器等多個行業。
眼下,工廠老板們最大的困擾就是:產品是跟著原材料漲價?還是寧愿虧本也不漲價?
有人認為,原材料價格上漲,產品自然也水漲船高。
也有人認為,原材料位于產業鏈上游,是壟斷競爭,可以漲價;產業鏈的下游是完全競爭、過度競爭,誰先漲價誰完蛋,漲價就是把客戶送到別人手里。
原油價格上漲 塑料、橡膠制品等行業原材料紛紛上漲
“從年后開始塑料就在漲價,和去年年末的時候相比可能上漲了30%左右。塑料分為很多種,每種材料都在不同程度地上漲。”某塑膠制品公司的周先生告訴紅星資本局。
紅星資本局了解到,從今年1月至今,原油價格持續上漲。以NYMEX原油來看,其在1月初的價格不到50美元/桶,目前其價格已經上漲至61.66美元/桶。在兩個月內上漲約23%。
原油的價格上漲,給以原油下游產品為原材料的產業,如塑料制品和橡膠制品等行業內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以PC塑膠材料為例,周先生告訴紅星資本局,年前他詢價的時候是2.1萬/噸,年后再去問已經漲至2.4萬/噸。2月26日,其報價已經上漲到了2.6萬/噸。
也就是說,目前該類原材料的漲幅已經達到了約23.8%,和NYMEX原油在近2個月內的漲幅相近。
周先生的上游供貨商是某高分子材料公司,其負責人李女士告訴紅星資本局,“年后回來開工就發現上漲了,漲得比較厲害,不同的塑料材料大概上漲了3000-6000元/噸,有的上漲超過30%了。”
除了塑料制品行業外,橡膠制品行業也受到了影響。據經濟參考報報道,正新、米其林、佳通輪胎、中策橡膠、賽輪輪胎等多家輪胎企業先后宣布,因原材料價格上漲,將上調部分產品價格。
工廠面臨選擇題:產品漲價?虧本維護老客戶?
在原材料價格上漲后,工廠老板們面臨的最大困擾就是:產品是跟著原材料漲價?還是不漲價?
有人認為,原材料價格上漲,產品自然也水漲船高,理應根據原材料的漲幅重新確定產品的定價。
也有人認為,原材料位于產業鏈上游,是壟斷競爭,可以漲價;產業鏈的下游是完全競爭、過度競爭,誰先漲價誰完蛋,漲價就是把客戶送到別人手里。
“現在市場上報價很亂,明明現在各種原材料都在漲價,但是有的人報價很低,就是不要利潤也在做。”周先生稱,可能是因為有的工廠要保證工人有事做,也有可能是消耗原材料庫存。
臺州的白盛(化名)就是周先生口中所說的“有的人”,他是某高分子材料公司的負責人。
為了維護老客戶,白盛目前還沒有上調產品的報價,“虧肯定要虧,維護老客戶嘛,等虧一段時間再說,原材料總不可能一直漲”。
周先生和白盛不同,他打算略微上調產品價格,但漲幅低于原材料的價格上漲,“我現在打算只保住1%的利潤,就是怕客戶跑了,希望他后面繼續在這里做。我們準備觀望一下,看市場報價隨波逐流吧。”
據周先生介紹,他們和客戶簽訂的合同一般都會寫明:如果原材料的價格上漲,則重新計算產品單價,“還要維系老客,我們的價格還是很公正的。”
部分金屬漲價 家用電器的價格是否也會上漲?
除了原油外,銅和鋁等金屬也是重要的工業原料。高盛公司預計,銅市場迎來10年來最大的供應短缺,其將12個月后銅目標價上調至每噸1.05萬美元。這一數字將為歷史最高水平。
中原證券指出,2021年2月,銅、鋁以及塑料和鋼材價格均有所上升。有色金屬等上游周期板塊的上漲態勢或將維持,預計短期大家電產品市場均價也將波動上漲。
2月26日,廣東某家電企業的負責人李先生告訴紅星資本局,他們生產小家電中最常使用到的材料有塑料、銅和鋁等。
“所有的材料價格都在上漲,普遍漲了30%以上了。”李先生稱,他們對很多客戶都已經漲價了,但總的漲價幅度不好計算,有的產品是針對性地做調整。
格蘭仕的相關負責人告訴紅星資本局,在原材料方面,他們對外采購銅、塑料、鋁材和鋼材等材料的數量相對較多,主要用于微波爐、冰箱、洗衣機和洗碗機等家用電器的制造。
“原材料價格出現了普遍上漲,每種材料上漲幅度不一。這一輪漲價從去年三季度開始的,逐步溫和上漲,但從今年1月以來大幅上漲。(現在)和去年二季度比,漲幅在20%-60%。”該人士稱。
格蘭仕的相關人士稱,格蘭仕將通過技術創新、擴大生產等來消化要素成本的上漲,不會簡單將壓力轉嫁給消費者。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有投資者向美的集團提問,也問到了原材料價格上漲的相關問題。
當時,美的集團回應稱,“原材料上漲是全行業面對的問題”,美的可以通過持續提升產品結構來平滑風險,在生產經營效率端的提升也會緩解相關成本上行壓力。
建筑鋼材走勢圖及一周漲跌幅 圖據最新鋼材價格
原材料暴漲以后 終端的消費者是否要為此買單?
“我想這是兩個原因造成(原材料價格上漲)的。”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告訴紅星資本局。
董登新稱,一方面是,在去年的疫情爆發以后,很多國家都采用了寬松量化的政策,釋放了大量的流動性。另一方面,隨著疫苗的推廣步伐,也給市場帶來了信心,預期越來越好。
那么,在原材料的價格上漲后,上游的漲價會傳遞到下游的終端消費品來嗎?消費者是否會為此買單?
“如果說生產資料的成本提高了的話,最終當然也會傳導到消費者終端來。這個是有可能的。”董登新稱,但對于不同行業來說,終端的價格受此影響的差別會非常大。
“有的行業過去存在暴利,那這次可能就直接把上游漲價帶來的成本消化在內部;但也有一些行業,她的成本是剛性的,已經退無可退了,這種漲價的可能性比較大;另外,有的下游企業是寧肯讓利也不讓市場的。”董登新說。
事實上,在今年1月中旬,我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曾稱,“總體來看,2021年我國的物價水平大概率會保持溫和上漲,受上年同期基數的影響,預計全年CPI同比漲幅將會出現先升后穩的走勢。”
董登新告訴紅星資本局,盡管疫苗的推廣對疫情有所作用,但在后疫情時期,“如何恢復消費”仍然是一個難題。他認為,全球所有國家在今年的經濟增長都將是前高后低,上半年會有所反彈,下半年可能出現一定程度的滑落。
“所以,目前這種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驅動生產資料價格上漲的現象,我認為只是一個短期的現象,她不可持續。”董登新說。
漲價與否?哪些行業的毛利率高到可以被壓縮?
按照董登新所說,在大宗商品漲價后,是否會傳導到下游產業中來,具體還要要看行業。2月27日,紅星資本局翻閱了前文提及的多個行業的上市公司,對其毛利率進行了統計。
從輪胎行業上來看,紅星資本局先后翻閱了玲瓏輪胎(601966.SH)、賽塔輪胎(601058.SH)、三角輪胎(601163.SH)和貴州輪胎(000589.SZ)2019年的年報。上述四家公司在輪胎行業/業務上的毛利率分別是26.41%、26.84%、22.66%、19.83%。
毛利率都不超過27%,也就是說她們每賣出100元的輪胎,只有不到27元的利潤。這或許也是在大宗商品漲價后,多家輪胎品牌紛紛宣布上調產品價格的原因。
另外,紅星資本局翻閱了多家主要銷售家用電器的上市公司2019年的年報。
其中,美的集團在制造業上的毛利率為30.55%;格力在制造業上的毛利率為33.90%;蘇泊爾在電器行業的毛利率為29.67%;老板電器在家電廚衛行業的毛利率為54.12%。
總的來說,家電行業的毛利率大多接近或高于30%,這或許也是美的集團和格蘭仕等在回復相關問題時留有余地的原因,都稱會用其他方式來盡量緩解成本的上漲。
來源:紅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