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節目中,曹德旺被主持人問道:“為何要把工廠建在外國?”曹德旺直言:“在我國,掙1000萬,要上繳680萬的稅錢,而在外國只需要交400萬,在外國建廠,我的利潤比較大!”
14歲輟學之后,曹德旺就一直在社會上打拼,拉過板車,販過煙絲,做過苦力,該吃的苦頭都吃了。1983年,曹德旺承包了快要倒閉的高山玻璃廠,通過自己的努力,神奇般地實現了扭虧為盈。
1987年,曹德旺不愿國內汽車玻璃市場被國外壟斷,于是成立了福耀集團,開始制造汽車玻璃,并且始終堅持做汽車玻璃這一件事,福耀玻璃的成立也打破了國內汽車玻璃依靠進口的局面。
就這樣,曹德旺一步一個腳印,帶領著福耀玻璃一步步走向世界,成為我國第一、世界第二大汽車玻璃制造廠商。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后,國外對我國企業的優惠政策開放,很多國內企業都會選擇在國外建廠,曹德旺也不例外。當年,曹德旺帶著全家人搬到外國,在外國開設分廠,甚至還拿到了外國的綠卡。
曹德旺一家拿到外國綠卡的消息傳播開來之后,各種質疑和謾罵聲也隨之而來,很多不知內情的人以為“曹德旺就要成為外國人了,福耀也不再是我國的企業了。”
但對于曹德旺來說,外界的質疑和否定并不能影響什么,他也沒有做出過多的解釋,而是在用實際行動說明,他一直都是個有責任的我國人。
曾經有發文人問過曹德旺,為什么要把分廠建在外國,曹德旺也沒有避諱,直言:“在我國,賺1000萬,要交650萬的稅錢,但在外國只需要交400萬的稅錢。”
作為商人,曹德旺為福耀集團考慮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去外國建廠只是為了讓福耀有更好的發展,但并不代表他會背叛自己的祖國。
在曹德旺的《心若菩提》中,他寫下過這樣的一句話:“是我國成就了福耀,沒有我國,也就沒有如今的福耀,更不會有如今的曹德旺。”簡簡單單地一句話,就能看出曹德旺是一個非常愛國,有民族責任感的人。
后來,福耀的發展穩定之后,曹德旺一家人又選擇將外國綠卡歸還,為此還花費了幾億人民幣,再次回歸祖國。在曹德旺看來,人可以在國外賺錢,但是賺來的錢,是一定要回饋國家的。
曹德旺為人正直,也不愿意討好領導,從來都不是一個喜歡阿諛奉承的人,只要領導有錯誤,他也會毫不客氣地指出來,這樣的性格是好事,但也為他帶來了不少麻煩。
因為得罪了領導,很有領導都和曹德旺針鋒相對,不斷地給他找麻煩,但無論自己遇到了什么樣的困難,他都不會改變自己的底線,始終堅守初心。
創業幾十年來,曹德旺始終都在做慈善,個人累計捐出的款項已經超過100多億,除了關愛社會,曹德旺還始終把國家利益放在最主要的位置上。
某次,曹德旺和法國人談合作,原本雙方就要簽合同了,這時候,有一位法國人卻拿我國開玩笑,這讓曹德旺很生氣,直接把合同摔在桌子上,怒吼道:“你去過我國嗎?你又了解我國嗎?我是我國人,當著我的面說我國,真的好嗎?我嘲笑法國你們愿意嗎?”說完之后,曹德旺就轉身離開了。
看著曹德旺的樣子,法國人愣住了,他們沒有想到曹德旺竟會如此大發雷霆,無奈之下,他們只好鄭重其事地和曹德旺道歉,并且當場把那位拿我國開玩笑的代表開除,曹德旺這才答應了和他們合作。
除了和法國人硬氣之外,曹德旺對外國人同樣也很硬氣,當年,外國為了遏制福耀在外國的發展,給福耀扣了一頂傾銷的帽子,還把福耀告上了法庭。
但曹德旺絲毫沒有畏懼,面對外國的咄咄逼人,絲毫沒有退步,用了四年的時間和曹德旺周旋,最終打贏了和外國之間的反傾銷官司,成為首個在國際上打贏反傾銷官司的我國企業。
和國內的一些花聯網或者房產大佬相比,曹德旺的財富遠不如他們,但名氣卻比他們大很多,在國人心中的地位也很高。因為大家都很清楚,曹德旺始終在堅持做實業,始終在做慈善,他才是真正的企業家。
1983年,曹德旺承包高山玻璃廠,接著便開始了自己傳奇的創業之路,從最初創業到現在,曹德旺都在堅持做慈善,有數據顯示,曹德旺個人累計捐出的款項已經超過200多億,其中有100億是用來建造福耀科技大學的,曹德旺表示,這所大學建成之后,便交由國家管理,自己分文不取。
在他的《心若菩提》中,曹德旺提到:讓國家因為有自己的一份力而更加強大,人民因為有自己而更加幸福,社會因為有自己的存在而更加進步,就是他作為一個企業家的終極目標。
表面上看,這個目標有些太大了,但曹德旺也絕不是空談,他在一步步地實現自己的偉大宏圖,而且目前福耀也已經是世界上第二大汽車制造廠商。
為了讓更多的年輕人在創業的道路上有可以借鑒的經驗,曹德旺把自己處世的技巧,教育方式,經驗心得,毫無保留地寫在了自傳《心若菩提》當中。不論你是混跡職場,還是在官場的爾虞我詐之中,閱讀這本《心若菩提》都能讓自己如沐春風,在職場中春風得意,在官場也能如魚得水。
如果你也想擁有成功的人生,不妨點擊下方藍色鏈接和曹德旺來一場心靈的對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