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畢業的一個學員,在面試的時候被問及什么是機械原理,一時懵圈,咋一聽好象特別不好回答,也的確,這個概念是一個比較寬泛的定義,具體來說又分了好些個說法,就和計算機原理這門課一樣,不知從何說起。
基于此種情況的普遍存在,所以今 天發文來科普一下子,機械原理分兩個部分來詮釋,一個就是機械,另一個就是原理。
機械:指的是零件或部件按特定要求裝配在一起,可以實現預定功能的裝置,主要強調的是零配件的有機結合,當然零件也可能單獨稱之為機械,從這兩個字的字面意思來看,她們都有“木”字做偏旁,主要是因為最早的機械都是用木頭來做的。
用木頭來做的機械就是為實現特定功能的,和現在的機械還是有點差異,但那主要因為古代鋼鐵的產量和產能不如木頭普遍,而且木材是可再生資源,鋼鐵卻不是,只是可重復利用的不可再生資源。
另一個原因就是我們的祖先物資匱乏,鋼鐵用在農耕工具和兵器上的比較多,因為古代除了種地,就是戰爭,所以人們除的吃飯,就打仗,鍋、鏟、刀、劍用鋼鐵都 不一定夠,那有人會把她們用來做機械。
從這一方面來說的話,木匠的祖師爺就是機械行業的祖師爺,然而近現代隨著西方的先進工業機械的傳入,及現代的冶煉技術的提升,機械才真正的搭載了工業革命的高速列車,得到迅速發展,成為支撐各個產業的中流砥柱。
跟其她學科一樣,機械也是門應用性比較強的專業,都遵循一個規律,就是先在現實中發現機械的用途,然后隨著人類認知的不斷提升,才根據實際生產中的情況總結出一些理論。
機械原理說白了就是把機械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的一些規律和方式總結出來,最終形成理論,如果說機械只是實現一些功能的零部件的有機組合,那么機械原理就是研究這些機械的理論,這里面有一個是受力狀態,機械一般都離不開受力。
機械原理除了研究受力外,還要研究運動的方向,運動的速度,這些東西就是傳動,包含了像絲杠、齒輪這些東西,還有控制,電磁閥,氣缸,電機等都用的是機械原理做的。
機械原理就是研究各種機械運動的方法及理論,保含產生運動的原始動力,改變運動狀態和運動方向的傳動,還有執行運動結果的使用終端,是系統化,理論化的總結。
機械原理,來源于現實中人們改造自然的經驗總結,結合了物理、數學、電學、現代控制理論等,又服務于現實,回歸應用層面,這也就導致機械太過接地氣,使人人都能指手畫腳,人人都能評論機械設計的優劣。
我上面所解釋的,不知道大家看了,是否對機械原理有一個明確的認知,也請那些不是內行的,盡可能不要因個人的一點見識,對機械設計人員無端的做出負面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