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周一大跌10%之后,韓國LG化學的股價在8月24日再度下跌1.38%,兩天內市值累計蒸發超50億美元。
引發韓國LG化學股價跳水的關鍵原因在于,上周五通用汽車宣布擴大召回7.3萬輛使用LG化學軟包電池的雪佛蘭Bolt電動車。該公司在召回公告中明確表示,LG化學向該車型提供的電池可能同時存在電池陽極撕裂和隔膜皺褶兩種生產缺陷,增加了起火的風險。加上此前召回的6.9萬輛,通用汽車目前已召回逾14萬輛電動車。
2021年11月,通用汽車宣布,在全球范圍召回6.9萬輛于2017年~2019年生產的Bolt電動汽車,彼時,該公司曾通過軟件升級的方式來避免起火事件的再度發生。不過,軟件升級并未全然解決問題,今年7月,通用決定再度召回6.9萬輛去年11月曾召回升級軟件的Bolt電動車,涉及的費用約為8億美元。而此次的擴大召回,將為通用汽車帶來約10億美元的新增費用。通用汽車表示,正在考慮向LG化學進行索賠。
LG化學年內已經涉及多起電動車電池問題,今年2月,韓國本土品牌現代汽車宣布在全球召回8.2萬輛Kona EV和IONIQ電動車,預計帶來1萬億韓元(約合8.51億美元)的費用?,F代汽車調查后發現,車輛起火的原因是部分高壓電池系統組件存在缺陷,會引起短路。最終LG承擔了70%的召回費用。此外,同樣搭載LG電池的大眾ID.3電動車今年在荷蘭也曾發生起火事件,保時捷Taycan、奧迪e-tron GT也已經發生過起火事故,這些車型均搭載LG電池。
LG化學是軟包電池市場占有率第一的企業。據國內的電池供應商孚能科技在招股說明書中的總結,與方形和圓柱電池相比,軟包電池的優勢在于安全性好、能量密度高、電池內阻小和電芯尺寸更加靈活,但軟包電池的缺點也很明顯,那便是工藝更復雜、成品率低,以及電動平臺對于電池組保護成本的增加。
在國內市場,軟包電池的份額相對較小。不過,在全球市場,軟包電池卻是主流路線之一。今年上半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寧德時代以34.1GWh排在第一,占份額29.9%;LG化學以28GWh位居第二,占份額24.5%;松下以17.1GWh位居第三,占份額15%。據渤海證券發布的研報統計,目前,LG化學軟包電池在手訂單余額約合人民幣8250億元。此外,通用汽車還在外國與LG化學組建了兩家電池合資公司。到2025年,LG化學在外國的動力電池總產能將超過140GWh。
不過,一年內發生24起起火時間,召回車輛達到30萬輛。業內擔憂,如果后續爆發更大規模的召回,LG化學會不會出現類似于當年“三星手機爆炸”所致市場份額急速下滑的局面?另外,這是否會影響車企對于軟包電池技術路線的判斷?
有分析認為,LG化學的電池缺陷跟軟包路線關系不大,目前涉及的電池部分來自于LG化學南京工廠,而通用搭載的電池來自于韓國工廠,更多是生產工藝而非材料的問題。除動力電池外,LG化學的儲能電池此前也因為起火風險而被召回。
“鋰電池雖然是目前最為成熟、應用范圍最廣的動力電池,但由于其電化學屬性,能夠引發安全問題的因素多而雜,封裝方式、材料選擇、產品設計、設備工藝、運行環境以及使用方式等多個環節,都可能帶來安全隱患,現有的電池檢測技術與設備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隨著市場規模的不斷提升,新能源汽車召回如今已成為常態。不能因為上述事故案例就判定軟包電池不安全。世界上沒有任何產品是絕對安全的。”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電池百人會理事長于清教談到,電池內材料體系復雜多樣,包括正極、負極、電解液、隔膜、銅箔、鋁箔等材料,具體責任在哪個方面就難以判定,因此嚴格把關原材料無比重要。
長江證券則認為,LG化學在過去數年累計配套乘用車108萬輛,有明確報道的起火事件約30起,起火概率為1/3萬,本身還是極小概率事件,對于行業趨勢不會有影響。
不過,三星證券分析師Cho Hyun-ryul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通用汽車最新的大規模召回也對LG化學分拆旗下電池部門(LGES)上市的進程產生影響,市場預期LGES將在今年九月啟動IPO,但在通用汽車擴大召回后,IPO的進程可能會因此延后一到兩個月,因為該公司需要在申報文件中反應這次召回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