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康翔
在今年早先時候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中,Gartner預測,2021年我國IT支出預計將達到3.04萬億,相比2021年增長7.2%。相形之下,全球的增長幅度維持在4%左右。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積極且明顯的信號——說明與全球相比,我國的企業數字化轉型已經率先邁入了快車道,不斷加快的數字化進程也顯著和有效地加速了經濟秩序的恢復。
運維向數字化和智能化演進
深圳機場能夠為旅客提供極致的出行體驗。不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背后是超過200間機房、11張網絡、25000多臺設備、140多個業務應用的共同使能。
毫無疑問,任何的業務中斷,均會對機場的運行以及旅客的感受帶來嚴重影響。如何利用有限的運維資源,保證系統的安全、平穩、高效運行,就成為深圳機場在新時期的重要發展課題。
通過一站式運維服務方案+統一運維平臺,華為為深圳機場帶來了運維的全面革新。
華為基于ITSS建立的智能運維能力,讓深圳機場的應用創新更加敏捷,同時提供了堅實的業務保證。
對于ITSS(信息技術服務標準體系),業內應該不會陌生:
這是一套國家IT服務標準,包括了IT服務的規劃設計、信息系統建設、運行維護、服務管理、治理及運營等內容,適用于規范、改進和提升IT服務對業務的支撐。
該標準從建設、運維、運營及服務管理等方面,為信息化對各行業的支撐,提出了非常具體和嚴格的標準化要求。從2009年初稿發布至今,目前已經走到了4.0+的版本。
得益于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發展,傳統的運維管理也在逐步向平臺化和智能化的方向演進,這是一種無法被逆轉、無法被終止的發展趨勢。
華為認為,數字化是智能化的前提。通過數字化、智能化的改造與提升,企業的運維壓力將得到大大的緩解,為自身帶來更多的收益和品牌聲譽。
運維轉型就是不斷建立和優化安全基線的過程
以前的運維人員,往往處于“四處救火”的狀態,非常被動。
數字化轉型并沒有解放運維人員。恰恰相反,由于轉型的剛需,企業對運維的要求提升了不止一個檔次。如果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運維的問題,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只能是空中樓閣,原有的運維也會每況愈下、今不如昔。
從這個角度而言,數字化轉型無疑是ITSS標準體系框架演進的有力驅動,而智能運維則是數字化轉型的核心能力之一,體現出系統平穩可靠、業務快速恢復、資源智慧拓展的全新優勢。
我們知道,安全基線配置和檢查是運維工作的主要內容。通過對系統中的每個設備進行“快照”,建立初始的安全基線,以后每次對之進行的變更都將記錄為一個差值,直到建成下一個基線。
通常情況下,安全基線檢查會涉及操作系統、中間件、數據庫,乃至交換機等網絡基礎設備。面對如此繁多的檢查項,自動化的腳本能夠幫助企業快速地完成基線檢查的任務。
具體來說,自動化的腳本會不斷進行基線檢查的任務,對評估結果進行分析,再著手進行基線修正,完成基線修正配置后進行基線核查,直至系統達到預期基線配置標準。
顯然,在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模式下,運維基線會無限接近理想模式,構建起全方位的指標管理體系,帶來體驗、效率和效益上的全面升級。
為了讓智能運維更好地在客戶核心業務與流程中發揮效用,通過建立運維基線,充分使能運維數字化,華為為各行各業的客戶準備了周密而完善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華為行業運維方案,讓運維從無序到井然有序
2000多年前,秦始皇統一六國的一大貢獻,就是統一度量衡,制定統一的計量單位。的運維,如果沒有量化、可度量的相應指標,運維工作匯報很有可能就是這樣:“還行。”“湊合!”系統究竟如何,心里完全沒底。
華為行業運維解決方案,基于客戶轉型的不同發展階段以及運維對象的差異,以數字度量業務:拿數據說話,創造看得見、能感知、可度量的價值,包括業務效率、用戶體驗等,從客戶業務運營視角來理解運維解決方案的需求。此外,方案還為管理層提供了科學的輔助決策分析,為運行檢修提供智能預測分析,實現設備故障預告警和預處理,從而促進效益的最大化。
打個比方,傳統運維就像是經營大排檔,一旦規模超出能力,必然Hold不住;智能運維則可以遇強則強,無論面對多少客戶,均可以用標準和高效的流程,提升高水準的服務。
更多運維最新趨勢與實踐,盡在“品質服務精英薈”
“品質服務精英薈”是華為提供的一個技術交流平臺。在這里,來自華為、行業客戶和伙伴的技術專家,圍繞前沿技術專題展開自由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和實踐經驗。
從打造統一運維平臺到推動數據中心網絡運維,再到運維數據的治理,華為期望通過“品質服務精英薈”,與客戶與合作伙伴充分共享自身三十余年的運維經驗,以智能化切實提升企業的運維效率,補足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短板。
8月19日品質服務精英薈深圳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