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Tech星球”(ID:tech618),作者:陳橋輝,36氪經授權發布。
曾幾何時,亞馬遜的智能倉庫,令全世界企業都羨慕不已。
分布于各個倉庫總計超20萬智能物流機器人不斷在內部穿梭,幾乎看不到人影走動。單個中心能夠每天分揀百萬件商品以上,效率大大提升。能實現這種能力,是Amazon Robotics為其機器人業務建立了專門的研發中心,更有9年前收購智能機器人企業Kiva Systems的功勞。
在“效率饑渴癥”年代,智能物流機器人對企業來說是錦上添花。
在注重安全、精準、柔性的智能工廠時代,智能物流機器人更進一步,對企業而言,從錦上添花變成了基礎設施級的存在。
這是傳統制造業升級和向前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方面,隨著我國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人口生育率和出生率雙雙下降,年輕勞動力的短缺成為了現代工廠的一大痛點。智能物流機器人,本身作為人力的最佳替代方案,已成為推動傳統制造業在新型人口結構環境下發展的剛需產品。
另一方面,在傳統制造業批量打造智能工廠的浪潮中,從業者發現,智能物流機器人還能作為高效的連接工具,能夠聯動供應商、物流設施、生產設施、物料及產品、人員等所有制造資源,將制造業的自動化孤島一個一個都連起來,從而實現生產、制造、銷售等各個環節上資源的整體協同聯動。
這也正是智能物流機器人賽道的新一輪機遇。
市場上已經有創業者早早深耕,上??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
智能工廠標配與“拼樂高 ”式路徑
去年9月16日,阿里巴巴宣布,位于杭州市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順風路的“犀牛智造工廠”投產。
該工廠為阿里巴巴探索新制造打造出的樣板工廠,基于物聯網布局,進行全數字化運作,同時應用了大量機器人,實現了“50%采用無人化生產”、“大部分訂單可以1小時內完成”這些自動化、數字化高效成果。
其中部分用于貨品傳輸、上料下料的智能物流機器人,正來自于上海快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在與阿里合作共建智能工廠樣板間之外,快倉也積極與傳統制造業企業合作,廣泛開拓智能物流機器人在制造場景的應用。
據悉,快倉與中聯重科攜手打造的智能工廠可以6分鐘下線一臺挖掘機。此外,快倉十分看好新興的電子制造和新能源造車這兩大市場,已與臺晶電子、PCB上市公司、ICT世界五百強公司、豪華純電動汽車公司等合作。
.
在這背后,越來越多擁有現代工廠的企業,開始意識到智能物流機器人在智能工廠建設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未來的5-10年,物流機器人在智能工廠中應該是基礎設施級的存在,如同血管一樣,連接所有的工段,連接所有的工位,她能做材料的搬運,做工裝夾具的搬運,做治具的搬運,四面墻內所有搬運的事情她幾乎都能做。”上??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楊威告訴Tech星球。
同時楊威還強調,智能物流機器人把工廠內的自動化孤島一個一個都連起來了。
“物流機器人后臺有一套決策算法和一個‘智慧大腦’,機器人集群的運力分配,可以和客戶MES系統做實時的結合,然后做智能分配。有了這樣的能力,智能工廠就可以基于此,重塑制造和運輸的內部全環節?!睏钔f道。
.
這正是現代工廠真正實現智能化、數字化的關鍵所在。而快倉,便是以智能物流機器人撬動智能工廠建設及優化的主要參與者。
具體到實踐層面,由于制造業企業自動化水平以及細分領域等不一,快倉提供差異化的產品來滿足企業主們對于各自工廠的智能化升級需求。
既針對不同工廠內部環境和協同對象,提供不同形態的智能物流機器人,以幫助企業精準解決自身痛點。比如:面板行業需要確保搬運過程中貨物穩定不位移,快倉就推出了面板行業專機;PCB工廠內物流機器人要對接不同工位不同高度,于是就誕生了多級頂升PCB專機;當客戶存在貨物底部不規則的困擾,快倉會選擇輥輪車來解決問題;食品行業的工廠避免不了油漬,快倉設計了可清洗抽屜接住油漬以及不銹鋼用材保障食品安全……
.
又輸出整場智能物流規劃方案。快倉以“智慧大腦”級機器人集群操作系統指揮、調度不同類型的物流機器人和其她智能設備,能夠實現智能工廠中的柔性物流、精準物流。
這兩條路徑,楊威形象地稱之為“拼樂高”。
“為了匹配不同行業,智能物流機器人在硬件形態上是有很多細分的,但從研發收益比考慮,無法按照非標自動化來做,擺在我們面前的是需要把所有做機器人的這些技術棧完全模塊化,就像拼樂高玩具一樣,把這些技術棧變成類似樂高的一個一個元素,然后基于客戶的不同需求把她拼成不同的形式?!睏钔硎镜?。
技術底色與市場想象
截至目前,快倉已服務全球20多個國家50多個行業700多家企業用戶,其中包括近百家各行業全球頭部企業,如ICT世界500強、大飛機制造巨頭、中聯重科、鴻星爾克、PCB上市公司、一汽、上汽、三菱、雅馬哈、國藥、高濟醫療、我國郵政、DHL、菜鳥網絡、唯品會等,是全球極少數已完整覆蓋制造、流通、電商三大場景的廠商之一。
在這背后,一方面正是快倉在技術深度、智能駕駛能力,以及工程靈活度、技術棧模塊化上狠下功夫。
2021年,快倉進一步加大了在Slam、機器視覺、融合運籌優化和深度強化學習的混合算法等技術研發應用上的投入,努力打造會感知、會思考、會決策的AMR(自主移動機器人),并設立“AMR+”復合式機器人產品線,在AMR上疊加皮帶、輥筒、機械臂等不同結構,實現多樣化功能。
.
另一方面, 也是快倉一直適時挖掘市場需求,擴寬應用場景。
最開始,快倉的智能物流機器人,目標是“賦予倉庫靈魂”,通過用數據挖掘、機器學習等技術,讓海量訂單執行變得更有效,這一階段服務的還是以電商為主的海量訂單任務分解型倉庫。
在后期發展過程中,快倉發現內部物流智能化的需求不局限于電商、流通場景,在制造場景中亦廣泛存在,于是在2018年提出新的愿景:四面墻內智能駕駛-讓人類不再搬運,并就此深入制造場景,成為不少制造業企業建設智能工廠的推動者、賦能者。
以解鎖汽車焊裝車間物流為例。在汽車制造過程中,快倉提供的智能物流機器人對幾十種不同規格的物料載具進行搬運,搭配上產線人工工位和機械臂工位,實現了物料的自動上下料。此外,快倉RCS執行系統對接LES決策系統,幫助車企打通實物流和信息流,最終實現零部件入線邊倉、產線工位的智能化配送及自動化上下料。
.
對車企而言,機器人可實現高速重復性操作,遠高于人工工作節拍,可24小時穩定作業,不僅提高生產效益,還能降低管理成本;使用機器人可避免作業環境對工人健康和安全方面的潛在威脅,節約環境安全方面投入,避免因重復枯燥工序和重體力勞動影響工人狀態而導致質量下降和事故發生;機器人還可減少作業空間,以及在暗場環境下作業,有效降低能/料耗率。
從快倉已服務的制造業客群來看,選擇在工廠中配置智能物流機器人的不止車企,還有光伏、液晶面板、PCB、鋼簾線、挖掘機、大飛機等細分行業的企業。
同時制造業市場的廣度與深度,也為快倉打開了新的想象空間。
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智能工廠市場規模8560億元。根據當前各行業建設智能工廠的熱情及擴張速度,預計未來幾年我國智能工廠行業仍將保持10%以上的年均增速,到2025年,我國智能工廠行業市場規模有望超1.4萬億。
不止如此,快倉也開始著手對海外市場進行了布局,抓住全球工業的智能化機遇。
2018年開始拓展海外市場以來,快倉已在歐洲、北美、澳洲、東南亞、日韓、中東等地區均有落地,其機器人海外出貨量已接近總銷量的30%。
并且在2021年,快倉與歐洲第一、全球第二的工業車輛制造商德國KION集團達成了戰略合作,以更全面高效地滿足海外客戶的需求。楊威說道,未來快倉和KION還會推出一系列的叉車形態的智能物流機器人,或將在2021年第三季度推出第一款產品。
從我國來看,“制造”到“智造”,只用了短短十來年時間。從全球來看,制造業高質量的發展模式正在取代過去重速度的發展模式,快倉這類企業作為現代工廠變革中推動者、賦能者的角色,正在為全世界無數“夢工廠”的誕生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