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金九銀十”來臨,紡織印染行業有望迎來上行周期。8月26日,染料環節傳來緊急漲價消息,相關個股也逆市走高,被解讀可能是行業回暖信號。
有消息稱受中間體漲價等因素影響,分散黑ECT 300%價格緊急上調10%,酸性黑上漲幅度最高達到2000元/噸。
原料成本推動染料漲價,本次漲價推動市場的“含金量”成色并不足
對于本次漲價的“含金量”,行業分析人士說法不一。卓創資訊分析師顧述靜表示,分散黑ECT 300%確實從22元/千克上漲到23元/千克,漲幅10%,但更多是成本推動,實際成交清淡,下游需求沒有明顯回暖。也有行業分析師向記者表示:“染料廠反映價格還是23元/千克,實單還能優惠1塊就是22元/千克,可能每家采的市場價格有所區別。原料是漲了一點,但是市場供大于求,需求不好?!?/span>
浙江龍盛經營數據顯示,去年四季度以來,分散染料主要原料中的丙烯腈 、對硝基苯胺價格呈小幅增長態勢,2-氰基-4-硝基苯胺價格基本小幅回落后今年上半年基本穩定。同期中間體主要原料如純苯等漲幅明顯。
染料的價格變化與染費高度相關,畢竟所有印染廠上調染費的理由都是染料成本上漲。那么本次染料價格上漲能夠持續,是否會影響到染費價格呢?
雖然原料成本端面臨壓力,但染料下游印染環節需求尚未好轉?!拔覀儽O測印染廠開工率大概是7成左右,和往年同期相比低幾個百分點,印染廠普遍反應需求不好,對接單比較謹慎。”分析師告訴記者。
針對印染廠開工情況,記者也致電中國印染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稱沒有統計數據。在其對上半年行業情況的表述中曾提到,規上印染企業營業收入與疫情前已基本持平,但由于今年以來原材料、用工成本、海運費用等出現明顯上漲,企業經營成本增加,利潤空間受到擠壓,明顯不及2019年同期。
浙江華江印染有限公司人士對行情不愿多談,僅表示當前需求不太好,但稱所謂行業旺季還早,需要到10月再下判斷。前述行業分析師則稱,今年染料淡旺季較混亂,原本3-4月的旺季提前到2月,雖然行情暫時沒有回暖跡象,但染料上漲預期還在。
不僅僅是近期淡季之下紡織行情不佳,縱觀年后至今,印染廠的生產狀態一直平淡無奇,毫無亮點。特別是在3、4月份的旺季,根本沒有發揮出應該有的忙碌景象,僅僅是年前積壓的訂單推動了一波高峰,但后續訂單跟進不足,染費也僅在3月初動了一下。這種淡季的行情之下,印染廠缺乏漲價的動力,目前的這波價格上調很可能是曇花一現,根本不會反映到染費上。
進入9月,整個紡織服裝市場邊際好轉的可能性依舊較大
雖然紡織市場整體表現偏弱,但伴隨著9月份的到來,市場其實有了一絲絲回暖跡象。據市場了解,秋冬面料開始陸續啟動,除彈力面料以外,春亞紡、尼絲紡等羽絨服面料也同樣有一定的銷量。
雖然跡象證明,進入9月,整個紡織服裝市場邊際好轉的可能性較大,但是與往年相比仍相差甚遠,坯布的社會庫存仍很高,織造廠家的生產積極性還在恢復當中。另一方面,上下產業鏈都有等待旺季的趨勢,但能否挺價還有待市場的考證。仍是由于坯布庫存過高,廠家去庫存急切,降價拋貨的現象難杜絕,抑制了市場的坯布整體價格。至于染費,前期由于坯布進倉量不佳,有不少企業給出染費優惠的誘人條件,如今由于成本面染料價格的上調,或許會取消優惠,而非直接漲價。對于大多數紡織老板而言,市場交投面仍承受著較大的壓力,市場整體單量與去年同期相比較為緊縮,很難提振整體市場成交量,再加上在供需不平衡下,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兩極分化的態勢也越來越明顯。
這段時間紡織市場行情跌宕起伏,原料頻繁漲跌對紡織企業接單已造成極大影響,一些低附加值產品訂單已經面臨毀滅性打擊。受疫情影響,訂單操作風險大,一是紡織廠在猶豫是否提前囤積原料,以穩定報價、降低原料上漲風險;二是疫情有反復跡象,延遲出貨、撤單風險高,接單進退兩難,后期市場走勢還需進一步觀望。在傳統淡季與旺季的過渡階段,市場到底走向如何,還要取決于秋冬面料訂單的延續情況及春夏面料訂單的啟動。
(來源:網絡)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知識產權,化纖邦盡量標注每篇文章的來源,若不愿轉載或侵權,請通知我們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