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袁穎琪
編輯 | 陳菲遐
格力電器(000651.SZ)的掉隊已經成了鐵板釘釘。
已披露的2021年中報數據顯示,美的集團(000333.SZ)以1738.1億元的收入穩居白電板塊王者之位;海爾智家(600690.SH)則以1116.19億元的營業收入位列第二位。曾經的白電大哥格力電器,今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只有910.52億元。
收入落后的格力電器市值也落后了。目前美的集團以4828億元的市值穩居榜首。而原本處于第二的格力電器市值為2506億元,已被海爾智家2569億元的A股市值反超了。
如今白電三巨頭年營收規模合計超6000億元,市值超萬億元。規模日益壯大的同時也意味著行業天花板臨近。白電三巨頭的競爭已經進入下半場。面對新局勢三家企業如何應對?
美的集團的野心
2021年上半年,美的集團營業收入1738.1億元,同比增長24.98%;歸母凈利潤150億元,同比增長7.76%。美的集團收入和利潤規模均大幅領先。僅就空調收入而言,美的集團暖通空調收入為764億元,高于格力電器的671.9億元。
從單季度業績來看,美的集團營業收入雖保持兩位數增長,但增速略有放緩。二季度營業收入增速為12.86%,一季度增速為42.26%。帶動美的集團這一輪業績快速成長的是出口業務和消費電器業務。今年上半年,美的集團海外業務收入739.6億元,而2020年和2019年上半年的海外業務收入分別為618億元和621億元。另外,美的集團消費電器收入為649.6億元,比2020年同期增長119.3億元。
凈利潤方面,美的集團的表現則不令人滿意。美的集團第二季度凈利潤為86.47億元,同比下降6.59%,也低于2019年二季度95.19億元的凈利潤,說明其盈利能力仍沒有恢復至疫情前水平。這主要是因為美的集團今年上半年毛利率僅為23.23%,2020年和2019年同期分別為25.56%和29.48%。毛利率下滑也是行業面臨的共同困難。
半年報顯示,美的集團存貨為345億元,比2020年中報的217.15億元增長59%。美的集團存貨占當期銷售的百分比從2019年和2020中期的15%左右,上升到如今的20%。存貨大幅增加可能是因為其加大了備貨力度,以應對原材料漲價。這樣做雖然對控制成本有好處,但也存在兩方面風險:首先如果原材料價格回落,現有存貨可能面臨計提減值;其次,庫存產品如不被消費者認可,則有可能滯銷。
從美的集團現有的合同負債規模來看,下半年仍有望保持較高收入增長動能。合同負債主要是經銷商向美的集團支付的訂貨款。截止6月30日,美的集團合同負債為203億元,比2020年同期增長32.4%。
然而,美的集團的野心并不止于家電行業老大。家電市場日益成熟,為了保持企業成長動能,美的集團正逐漸嘗試將業務拓展至非家電領域。
近兩年美的集團在醫療領域頻頻出手。早前美的集團母公司美的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斥資百億建和祐醫院。2020年2月,美的集團斥資23億、溢價43%入主萬東醫療。萬東醫療作為國內數字化影像代表企業,其生產的數字化醫用X攝像攝影設備產品連續多年位居國內銷量第一。隨后美的集團又成立合肥美的集團生物醫療有限公司,加碼進軍醫療領域。
金融業務也是美的集團一直低調進行的業務。早在2010年,美的集團就已經設立了美的集團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主要是為美的集團成員企業和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提供存款、貸款、票據貼現、擔保、結算等金融服務。隨著美的集團業務規模擴大,其供應鏈金融業務也日益壯大。截止今年上半年,美的集團發放貸款和墊款已經達到184.89億元,比2020年中期增加63億元。上半年,美的集團發放貸款和墊款產生的利息收入高達8.57億元,同比增長47%。由歷史數據估算,美的集團發放貸款的年利率約在9%左右。公司充沛的現金流和龐大的供應鏈體系為該項業務做大規模提供了基礎。今年3月,美的集團成立廣東美的集團供應鏈金融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5億元,意味著美的集團將更加重視金融業務。
格力電器掉隊
和美的集團相比,格力電器是另一幅景象。
格力電器上半年營業收入為910.52 億元,同比增長31.01%;凈利潤為94.57億元,同比增長48.64%。該凈利潤水平已回到2017年上半年水平,但較2019年上半年的138億元仍存一定差距。
格力電器第二季度營業收入為584.94億元,同比增長17.71%,已經略超2019年第二季度營收。可以看出,格力電器收入已恢復至疫情前水平,但其盈利增長承壓的仍然是毛利率。格力電器今年上半年的毛利率為23.74%,比2020年同期回升2.63個百分點,但大幅低于疫情以前30%以上的毛利率。
值得注意的是,格力電器的存貨也出現大幅增加。截止半年報,格力電器存貨達到327.28億元,同比增長26.31%。存貨占當期銷售額的比值也達到35.94%,這一水平比疫情前高出了15個百分點左右。而且,近年來格力電器存貨占銷售額的比例也逐年升高,從2017年11%左右的水平提升至2020年16.6%的水平。一方面可能是公司增加了備貨量,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為經銷商庫存仍然較重,拿貨意愿不高使得存貨出現積壓。
從合同負債來看,格力電器下半年收入逐季恢復的趨勢仍將繼續。截止半年報,格力電器合同負債為97.6億元,同比增長54.83%。另外,格力電器也為集團內企業和上下游公司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今年上半年,格力電器發放貸款和墊款余額為81.63億元,比去年底增加28億元,說明其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經營規模有所恢復。
盡管格力電器正從疫情中恢復過來,但行業環境仍較困難。據產業在線數據,2021年上半年,家用空調行業整體實現溫和復蘇。空調內銷方面,受全國多地天氣升溫較慢、原材料價格上漲以及地產竣工不及預期等多重因素影響,空調行業終端需求整體偏弱,2021年上半年內銷銷量雖然同比增長11.98%,但較2019年同期仍下降了15.63%。
在新業務增長點方面,格力電器仍然辦法不多。首先,美的集團和海爾智家出口業務都表現亮眼,但格力電器出口業務剛剛起步。今年上半年,格力電器境外業務貢獻營業收入為127.25億元,同比增長7%,仍未達到2019年中期的水平。相比而言,美的集團和海爾智家出口收入分別為739.6億元和580億元,達到兩位數增長。無論從規模還是增速,格力電器都敗下陣來。
多元化也是格力電器的痛點。格力電器曾寄予厚望的消費家電,今年上半年僅實現營業收入22.1億元,比去年同期略微下滑0.5%。智能裝備收入更是從2019年中期的4.15億元,下降到如今的1.98億元。
8月31日,多元化戰略屢戰屢敗的格力電器拿下了心念已久的銀隆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稱銀隆新能源)。格力電器通過京東網司法拍賣網絡平臺,以18.28億元的價格拍下了銀隆新能源30.47%股權。與此同時,董明珠將其持有的銀隆新能源17.46%股權對應的表決權委托公司行使。自此,銀隆新能源將成為格力電器的控股子公司。
另外,和美的集團一樣,格力電器也憑借自己的資金優勢早早進入供應鏈金融領域。但格力電器的該項業務更多的是以服務體系內企業為主。近年來,格力電器發放貸款和墊款余額有所萎縮,2018年到2019年之間在90億元左右,2020年下降至52億元,截止今年上半年為81.63億元,獲得的利息收入為4.08億元。據估算,格力電器發放貸款的平均利率低于美的集團。2019年其發放貸款的平均利率為4.2%。2020年增加到7.7%,或許是疫情期間違約風險增加導致的。根據Choice數據,格力電器控、參股公司達133家,而美的集團只有27家。這可能是格力電器的利率低于美的集團的原因。
追趕者海爾智家
海爾智家上半年營業收入1116.19億元,同比增長16.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8.52億元,同比增長146.41%。
去年海爾智家在疫情影響下仍然實現了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的雙增長,從去年二季度開始海爾智家就基本恢復了疫情前的業績。這主要得益于海爾智家的境外業務增長。今年上半年,海爾智家境外業務營業收入580.28億元,同比增長23.5%,首次超過了其境內業務的收入。海爾智家深耕境外市場多年,主要以自主品牌和收購的境外品牌打開市場。
未來,海外市場將會是家電三巨頭展開競爭的新戰場。受益于我國防疫優勢以及全球領先的供應鏈體系與強大的制造能力,2021年以來海外產能繼續向我國轉移,拉動空調出口持續強勁增長,上半年空調出口銷量同比增長15.30%,較2019年同期增長10.91%。
海爾智家的多元化戰略也逐漸顯露成果。傳統強項冰箱、洗衣機今年上半年實現了25%左右的營業收入增長。空調、廚衛電器也分別實現了27.8%和20.7%的增長。
從三巨頭近期的股價表現看,海爾智家的表現更為亮眼。美的集團和格力電器近來都遭遇股價殺跌,從年初至今股價分別下跌了28.35%和28.43%。海爾智家的股價雖也有所調整,但年初至今股價仍上漲0.53%。支撐海爾智家股價的可能是投資者對其境外業務的期待。而不斷嘗試多元化的美的和格力,背后也凸顯了其對國內市場增長空間的擔心。
二十年時間,從“家電下鄉”政策中成長起來的三巨頭,將會面臨“家電出海”這一新階段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