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江西日報-江西新聞客戶端
蘇式園林風格的龍華水廠,環境優美。攝影丨江西日報記者陳璋
龍華水廠的大型沉淀池。攝影丨江西日報記者陳璋
江西新聞客戶端訊(江西日報記者記者陳璋)我是一滴水,來自贛州西郊的龍華江。這里生態優美,水質優良。
就在去年,我換新家了,搬入了贛州水務龍華水廠,作為自來水每天供給贛州中心城區20萬噸,最遠跨度24公里,有效解決了經開區用水緊張的問題,補齊了全市供水的最后一塊短板。更重要的是,我的新家處處運用著生態、節能和環保工藝,為人類美麗家園的建設作出貢獻。
在我搬家前,贛州中心城區的3個水廠均位于市區范圍內,水源就地取自章江,無法滿足城西片區的經開區,特別是新能源汽車城、贛州西站等用水需求。由于這里地勢較高,既有水廠水壓不足,每到用水高峰,一些沒有二次供水的樓房里,3樓以上就面臨“無水可用”的難題。水廠屢次接到投訴電話,工作人員除了耐心解釋,卻無力解決。
2018年,龍華水廠啟動建設。承建方中建五局在選址方面費盡了心思,最終確定方案——選址龍華江與上猶江匯合處,并且地勢高于中心城區。
這有什么好處呢?原來,贛州地勢西高東低,龍華水廠海拔150米,中心城區供水區海拔120米。水廠通過精細分析用戶水量與水壓的關系,在凌晨1時至6時的用水低谷期,可以讓二級水泵全部“休息”,僅依靠這30米的高差優勢,就能實現自來水由高向低“自流供給”,能量零損耗。僅此一項,水廠每天能夠節約用電2000度,一年節約73萬度。
當然,到了用水高峰期,我們在不影響環境的情況下,也能滿足供水需求。水廠二級水泵房里引進了4臺全新電機,2臺運轉2臺備用。這些電機擁有低轉速、低噪音的特點,每臺電機每分鐘只有950轉,相比于傳統水泵電機的1500轉,降低了36.7%。不僅用電量少了,而且不會產生轟鳴的噪音,別說周邊的村莊和企業,就連廠區內都聽不見。
同時,得益于電機的高效能,水廠供水水壓翻了一倍,由以往的1公斤水壓提升到了2公斤水壓,供水樓層一下升到6樓。大家打開水龍頭,再也看不到令人焦慮的“滴答滴答”水流,而是“嘩嘩”地一涌而出。
如今,走進我的新家,你們也許會懷疑自己走錯了地方,這里的建筑白墻灰瓦,處處綠草茵茵,完全一派蘇式園林的景象。接下來,我還將繼續介紹新家的節能環保妙招。
根據生產工藝,我先通過一級水泵從龍華江引入水廠的反應池,在聚合氯化鋁藥劑的作用下,我身體里的雜質產生“絮凝”反應,結成一坨一坨的絮狀物。然后,我再進入沉淀池進行過濾,通過活性炭、石英砂和濾網進一步潔凈,并進入地下的清水池。這時,我的濁度已經達到0.1NTU,遠超國家規定的0.45NTU生活用水標準。最后,水廠再給我加入一定的氯氣,依靠地勢落差和二級水泵加壓進入千家萬戶。
值得一提的是,這里的沉淀池和清水池采用了雙層疊合的一體化設計,實現一個池體占地,滿足兩個池體的使用功能,節約用地約6000平方米。而且,沉淀池采用翻板濾池結構進行沖洗,代替傳統的V型濾池,可以節約用水50%。
當然,我在不斷進行水質提升的過程中,也會產生廢水和污泥。為此,水廠專門建造了廢水池和污泥池,一方面可以讓廢水通過管道回到反應池,作為水源重新得到凈化和利用。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專業處理系統讓污泥進行固化,再由專業公司回收再利用。僅這一項,水廠每周可以實現4萬噸廢水和4噸污泥的循環利用。
如何保障這一系列的生產工藝穩定高效運行?由于關系到生活用水安全,中建五局在建設水廠時,嚴格控制池體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施工、施工縫施工、變形縫施工等防滲漏要點,確保了大型水池無滲漏水。在核心泵安裝過程中,實時監測安裝精確度,避免管道連接產生影響。此外,還為水廠打造了全智能控制系統,實現水廠高度自控,同一時間只需要4個人進行安全巡查即可。
這就是我的新家。在不遠的將來,它的供給量還要擴容至30萬噸/天,不斷保障贛州中心城區的用水需求。
復審:陳雙雙
終審:邵平
監制:吳志剛 邱虎
本文來自【江西日報-江西新聞客戶端】,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