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漢9月13日電 (祝歡 陳選斌)“我們經歷了從人工種植到機械化種植,再到現在的偏智能化生產,我們的生產種植技術得到了很大的提升。”13日,四川省廣漢市的種糧大戶冷輯龍感嘆道,現代農業裝備的應用極大減輕了工作量,也節省了成本,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擁有大學本科學歷的“85后”冷輯龍在父親的期盼下,于2014年返鄉創業,成為了一名“新農人”。如今,他家擁有的稻麥輪作全系列機械設備,除了滿足自身耕種收獲需求外,還每年對外開展農機服務作業。
廣漢地處成都平原腹心地帶,農業生產條件優越,歷來農耕畜牧發達,主產水稻、小麥、油菜、蔬菜、水果、生豬、小家禽等,水稻、小麥、油菜等農產品單產和品質均居四川全省前列,是國家級商品糧油生產基地,素有“天府糧倉”之稱。
無人植保飛機、無人駕駛插秧機、太陽能殺蟲燈……在廣漢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綜合服務中心內,豐富多樣的現代農業裝備為“智慧農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新型職業農民的培養,也為廣漢“智慧農業”的發展植入了“芯片”。通過參加生產種植技術培訓、營銷培訓和農機安全培訓等,冷輯龍順利拿到了中級農技師資格證,成為了一名新型職業農民。據了解,為了培育高素質農民,廣漢將培訓課程開到了田間地頭,現場實地教學。
“我們通過小班制、導師制的形式培養高素質農民,給予他們政策支持。”廣漢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綜合服務中心主任張輝彬表示,以前的培訓是邀請大家來聽,現在大家意識到了新技術的重要性,都是主動來“要技術”。
“廣漢市已培育高素質農民3297人,高標準農田覆蓋率達68%,主要農作物機械化水平達84.1%,被評為‘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廣漢市副市長梁筱萍表示,下一步,廣漢將不斷提升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為鄉村振興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完)
來源: 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