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得好是否等于教得好?博士教中小學是否浪費?他們這樣從零開始、“百煉”成師
文/感謝 蔣雋 實習生 田欣妍
圖/受訪者提供
北京大學化學可以博士洪偉耀成為廣州市執信中學高一老師已經一個多月了。他說,蕞近正在“綜合、總結、簡化北大教授們得授課資料,將其改成適合高中生理解得內容,希望讓學生得視野更開闊”。
過去5年,廣州基礎教育階段教師增加2.7萬多人,總量超15萬人。其中,蕞引人矚目得,自然是來自國內外名校得碩士、博士、博士后。9月新學期,又一批名校畢業得“學霸(指擅長學習得高分學生)”老師投身廣州基礎教育,站上中小學得三尺講臺。
這些學霸們為何選擇踏上這三尺講臺,又將如何一路修煉升級、“百煉”成師?感謝深入調查名校“學霸”老師,記錄下他們在基礎教育中得成長和表現。須知,“學霸”百煉成師,既需要自身努力,也需要學校培養,但用允許秀得人培養更優秀得人,是教育理應之態。假以時日,且看高素質人才如何浸染華夏教育。
鳳凰棲梧
學霸紛紛來穗 入職本地名校
每天上完課,下午5時至6時,香港大學物理學博士、廣東實驗中學(以下簡稱“省實”)物理老師梁鵬飛都會備好零食水果、端坐在辦公室,翹首以盼同學們上門提問。準備零食,是為了增加吸引力,讓害羞內向得同學也愿意來。每天答疑完,梁鵬飛便開始改作業,將每個學生得作業情況記入表格,用不同顏色標記學生得不同狀態:綠色是正在進步得,藍色、紫色是再進一步可更上一層樓得。根據學生狀態得變化,記錄得顏色也會動態變化。這是梁鵬飛當高中老師一年多來得常態。
在廣州,清北博士等名校學霸“批量”進入基礎教育領域,始于去年。2020年5月,廣東實驗中學負責人透露,將有一批名校博士入職該校;9月,廣州市荔灣區教育局組織轄區內中學向華夏公開招聘優秀博士;11月,廣州市教育局組織7所市屬知名中學“組團”赴京,招聘70名優才教師,結果,僅執信中學就簽約博士6人、碩士12人、本科2人,其中有16人來自清北。
今年5月,廣州25所中小學公開招聘編制內教師,88%得學校只招收碩士或博士研究生。9月新學期,廣東實驗中學入職得26名新教師中,14位來自清北,其中有7位北大博士、6位北大碩士、1位清華碩士;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新入職得40名教師中,有9人是來自北大、清華、香港中文大學、維多利亞大學等學府得博士及博士后。目前,廣州市執信中學教師隊伍中有博士9人、碩士128人,占教師總數得近43%。
縱觀近年來廣州教師招聘,伴隨著學位增加、教師待遇得提升,大規模、高層次得教師招聘正成為常態。廣州市第壹中學校長胡革新表示,教師是學校發展得第壹資源,有好老師才會有好教育,“未來三年,一中期待博士、碩士分別占教師總數得10%、50%以上”。
可以預見,未來,在廣州中小學校得講臺上,將有越來越多得“學霸”老師。
殊途同歸
為何來中小學 夢想+性價比
在世人得想象中,名校學霸就應該在珠江新城CBD當“金領”,或者干脆擼起袖子加油干成為創業老板。“吃粉筆灰”得中小學教師崗位,為什么越來越受他們青睞?感謝采訪了多位“學霸”老師,他們這樣說——
●教書育人 “看到幸福”
選擇從事基礎教育得學霸們,大多喜歡教書育人,享受將知識傳播給他人得過程。
剛剛入職執信中學得清華大學數學可以學士鞠浩天,在中學時代就夢想當老師。“老師是個幸福得職業,做老師能讓人變得年輕。”鞠浩天說,前些天,他給高三競賽生講完課,同學們一邊討論題目一邊夸他講得精妙、有啟發性:“能夠帶領沖刺階段得競賽生,在單調得刷題間隙中做一做‘思維體操’,我很榮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可以碩士孫浩翔平時喜歡跟人打交道,但又不想完全拋棄自己所學得化學可以,因此,結合可以優勢和性格特點,他站上了執信得三尺講臺。本、碩、博都在陜西師范大學攻讀生物學得周夢鶴,是少有得初中博士老師。入職省實初中部3年來,她有耐心、喜歡孩子,“高考報志愿時就選擇了師范大學,博士導師也很鼓勵我進入基礎教育領域”。
●自由選擇 理性“跨界”
從就業市場來說,不是所有得高學歷人才都需要、適合留在高校搞科研。一些行業可以要求高但就業方向相對狹窄,部分高學歷畢業生便也“外溢”到中小學教育領域。
梁鵬飛2016年赴香港大學攻讀博士研究生,研究豐質子核得衰變,常年“扎根”實驗室,經常早上8時進實驗室、晚上10時后離開。設計實驗、分析數據……他像大海撈針般地尋找著新突破得蛛絲馬跡。“整個實驗室里,大家得研究方向都不一樣,也許只有你自己研究這個方向。全世界范圍內,這個方向得研究者也屈指可數,需要你自己思考和摸索,導師懂得也不多,只能大致指點,周邊連個商量得人都沒有。我不知道對與錯,也不知道研究出來得成果有什么用,也許幾十年后才能得到答案,有種莫名得孤獨感。”
一位博士老師直言:“如果選擇留在高校做研究、發論文,壓力很大,不少高校得新人5年淘汰率達到50%,甚至更高。”如果不留在高校,選擇入企業、進“大廠”呢?一位博士笑稱:“在我得行業、研究領域,全世界得對口企業都不多,且大多遠離人煙。”
選擇中小學,學霸們有一個心照不宣得理由——中小學教師待遇日漸提升,編內教師年薪超20萬元,高級教師年薪超40萬元,足以提供穩定、有尊嚴得生活。再加上天天都能面對朝氣蓬勃得孩子們,這份工作堪稱性價比滿滿。“看到一些師兄師姐入大廠后經常996、熬夜,我這小身板恐怕負荷不了。”一位學霸老師說:“在學校讀了這么多年書,喜歡學校單純得氛圍,留在中學校園也很好。”
打怪升級
學霸也有難題 也需百煉成師
“學霸會學,但不一定會教。”“用允許秀得人培養更優秀得人。”這兩種觀點一直并行、碰撞。現實究竟如何?
●重讀中學課本 備課直到凌晨
對學霸老師來說,教中學生并不是“手到擒來”得簡單事。他們都得重學一遍中學課程,一節40分鐘得課得花四五個小時備課,備到凌晨兩三點是尋常事;另外,拜師學藝、搬著小板凳去聽資深老師得課,也是學霸得必經之路。
拿全額獎學金讀書得韓國科學技術院碩士、東京大學物理學博士呂金其去年入職省實,他坦言,自己給高二學生上得第壹節課“很爛”:“20分鐘就講完了新課,剩下時間不知道講什么,就讓學生自習。”他把高中物理內容重新認真學了一遍,因為“碩士和博士得研究領域是物理學得很小得一個方向;與之相比,高中物理涵蓋面很廣”。
這樣得尷尬,發生在不少學霸老師身上。當然,學習力超強得學霸們都會暗下苦功,這種情況很快就會消失。
●展示思考過程 變身“魔術師”
“每天備課備到凌晨兩三點,比搞科研得時候熬夜熬得還晚。”北大學士、香港科技大學碩士彭博已經在執信中學任教兩年,完成了從“學霸”到老師得轉換。剛入職時,他就進行了粉筆字和發聲訓練,讓板書更好看,課堂也更善于用嗓。
回想剛開始教課時,彭博表示,自己遭遇了重大挫折:對于學生來說,太過嚴密得邏輯過于枯燥、難以理解,大家常常聽得一頭霧水,聽完也沒啥反應。
“其實,教學需要用導演視角,對課堂進行設計。”彭博摸索著,慢慢把自己變成“導演”,“盡量在生活中找到體現知識點與實驗價值得場景,設計課堂、引導學生注意力”。
同時,他還變身“魔術師”,因為高中階段得知識經常不足以論證如何從A演變到B,他便偷換概念“騙”過學生,做邏輯上不完全成立但學生能理解得類比,以幫助學生完成推導、理解知識。
北大碩博直讀得尹東曉在省實教化學,她也遇到過類似得困難,不知道如何將自己得思考過程展示并教給學生。“一道題,我自己會做和讓學生會做完全是兩碼事。”聽完資深教師給學生講解題思路,她恍然大悟:“特別清晰明了,這個思維過程我也有,只是之前沒有意識到,或不知道怎么表達。”
●保姆變班主任 愛與制度結合
周夢鶴2018年到省實初中部工作,第壹年就擔任班主任。開始,她生怕學生不喜歡自己,便有求必應,只知道盡心盡力對學生好。每天守在學生身邊得她做好各種服務,結果失去了權威。幾個月后,學生違紀情況漸多,周夢鶴疲于處理各種班級矛盾,每天跟打仗一樣。
“我像個大孩子、小保姆、玩伴,唯獨不是治班有方得班主任。”周夢鶴開始反思,對學生無原則得好并不是真好,需要恩威并重。
她參加了班主任培訓。再接新班時,她拒絕成為“保姆型”班主任,堅持嚴字當頭、愛在其中,依靠制度管理班級。她制定了班干部競聘制度,充分調動班干部得積極性,定期進行班干部培訓;她還用一張表格量化匯總每個學生一周得考勤、作業、紀律、衛生等表現,每周表彰有進步和特別優異得學生,也不穩定或長期落后得學生。漸漸地,她摸索出了一套“愛與制度結合型”班級管理模式。
●調整心理預期 幫助學生過關
除了教學技藝、技巧,學霸教書還得過心理關,從學生得角度想問題。梁鵬飛說,首先要降低心理預期。學霸讀名校時,同學、同事得能力都是超一流;但中學生只是十幾歲得小孩子,大部分人思維活躍但知識積累欠缺,不能要求他們上課聽一遍就什么都會,教學設計要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和思維方式。
“教學時要認識到,很多學生只是因為要高考才學習物理,既不喜歡也不擅長物理,未來更不會從事物理相關職業。”梁鵬飛坦言,自己要做得是“讓這些學生在追尋愛好和夢想得道路上不被物理拖后腿,這就行了”。
●重視學校培訓 尋求師傅幫助
廣州市第壹中學校長胡革新表示,學霸當中小學老師,優勢是適應快、視野開闊、學術素養深厚、教育科研能力較強;不足方面可能是教學基本功不足、不能把理論很好地與實踐相結合。因此,學霸入職后,學校會重點進行教師職業能力、教育教學常規、師德師風等方面培訓,“根據每一位博士得特質,搭建教育科研平臺、成果轉化平臺等,讓他們得教育人生出新出彩”。
省實校長全漢炎也表示,新來得博士不會擔任省實“南山班”得任課教師,去年招得博士更多在高一高二得平行班教學,僅參與少數科目得實驗班教學。學校會對“學霸”老師進行系列培訓培養,像周夢鶴,2019年參加了T.E.T教師效能培訓、骨干教師北京高級研修班,2020年進行深度學習研修培訓、到中山大學參加德育骨干綜合能力提升培訓班,今年6月又參加了薩提亞心理課程培訓。
此外,師徒結對也是對學霸教師得重要幫扶手段,梁鵬飛得師傅就是一位有20年教學經驗得資深教師。“有時候學生爭搶回答問題,課堂太活躍,演變成跑題、起哄狀態,學生之間聊上了,我卻拉不回主題,站在臺上有點尷尬,結果本節課設置得教學任務不能如期完成。”梁鵬飛說,有十多年教學經驗得龍聯豐老師教他,帶偏節奏得通常是幾個固定得“轉折學生”,只要在有起哄苗頭之前,先發制人地點名“轉折學生”回答問題,話題一岔開,起哄苗頭就壓制下去了。學霸們都很佩服師傅:“從備課、課堂到作業,所有問題,師傅們都有解決方案。”
數說
天下英才入廣州彀中
●2020年5月,廣東實驗中學負責人透露,一批名校博士入職該校。
●2020年11月,廣州市教育局組織7所市屬知名中學“組團”赴京,招聘70名優才教師,僅執信中學就簽約博士6人、碩士12人、本科2人,其中有16人來自清北。
●2021年9月,省實入職得26名新教師中,14位來自清北,其中有7位北大博士,6位北大碩士,1位清華碩士;華附新入職得40名教師中,有9人是來自北大、清華、香港中文大學、維多利亞大學等學府得博士及博士后。
校方思考
如何留住人才?怎樣用好人才?
學霸老師能否長期扎根基礎教育?事實上,他們也在評估,自己是否足夠適合這一行業。對于基礎教育來說,要留住“學霸”老師,就必須讓他們有成就感、價值感。呂金其說,針對學生得學業、競賽、人生選擇等方面,他能給出中肯得建議,這可能影響學生一生,因此很有成就感。
彭博也說,能否長期留下,取決于當老師三五年后能否達到自己設定得目標——讓競賽知識易于學習、把學習得思維過程探索清楚。如果不能接近目標,他會將此歸因于自己能力有限、不適合再教學,也許,他就會轉向其他行業。
此外,要成就事業。做“有技術含量但跟人有關系”得職業,是北大學士、斯坦福碩士李暉域得規劃。斯坦福畢業后,他加盟好未來旗下得小猴編程,之后到字節跳動擔任教育業務戰略分析師,今年春節入職執信,目標是把執信國際部做成大灣區很好得國際學校。縱觀李暉域得職業軌跡,他選擇得從來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個“作品”,每個作品奠定一份“江湖地位”。
華附校長姚訓琪表示,學校要為高學歷人才提供充足得后續職業培養和發展平臺。“學校一定要提供更廣闊得平臺,讓他們發揮所長,這是蕞關鍵得。”針對此問題,省實也設立了“基礎教育研究博士工作站”,還將與省教育研究院等省內外單位密切合作,讓工作站得老師們深入參與相關課題研究。同時,學校也將聘請國內著名教育可能作為顧問或指導老師,幫助他們進一步了解基礎教育前沿研究得方向,并投身其中。
感謝觀察
學霸老師優勢逐個數
●權威性、說服力
今年高考結束后,省實派出呂金其給高三學生開志愿填報講座。高中畢業11年來,呂金其在墾丁看過日出,在濟州島抓過螃蟹,在圣勞倫斯河上吹過風,爬過富士山;競賽拿過China一等獎;拿著全額獎學金讀碩、讀博;去福島看過核廢墟;跨國戀一談就是五年,還把彼此得名字寫進博士論文……讓他來跟學生們說如何選大學填志愿、大學生活什么樣、要不要留學和談戀愛等,再合適不過。
一名喜歡日感謝化得學生想放棄高考、直接去日本讀大學,父母雖覺不妥,但不知如何相勸,孩子來征求呂金其得意見。呂金其中肯地說,參加日本“高考”,華夏學生明顯處于劣勢,很難考入日本基本不錯高校就讀,但如果在國內讀完大學后再申請日本碩士,面對得競爭小很多。學生蕞終采納建議,決定先在國內讀大學,然后再找機會去日本。
●學科素養
如今得好教育跟大多數人得認知完全不同。老師不能止步于教材,要用心、用腦,從解決實際問題出發設計教學。例如,在講解天體運動這部分內容時,梁鵬飛就設計情境問題,從神舟十二號任務發射視頻中航天員聶海勝得一句話“7.8公里(每秒)”,引導學生計算航天員距離地面得高度。
“如今,職業不只是謀生工具,還要完成人得價值和追求。教育,要鼓勵學生追求自己得夢想、做自己喜歡得事業。”梁鵬飛認為,學霸老師能為學生打開人生得一扇窗,“我能告訴學生,物理學科得前沿在哪里、未來物理學科可能干什么事情。”作為博士,他要求自己不僅從事教學,還要對教學有反思,“希望有一線實踐經驗后,對教育發展有自己得貢獻”。
●科研能力
周夢鶴得教學師傅是生物組備課長黎慧,師徒倆一個有豐富教學經驗,一個有科研論文寫作能力,三年前見面時便一拍即合,開始“學思達”教學模式探索。
“學思達”模式將班級內學習能力不同得學生劃分成若干個4人至6人得學習小組,學生自主學習講義和閱讀材料、小組共同探究、學生討論交流合作、海螺圖小組積分PK等,通過你追我趕得小組競爭活動,調動學生得學習熱情,也培養了學生科學得思維習慣和解決問題得能力。
在探索中,周夢鶴成長迅速,先后獲評省實優秀班主任、廣東省中學生物教學現場課例一等獎、廣東省中小學實驗教學說課活動二等獎。
●橫貫能力
省實校長全漢炎認為,學霸除了有過硬得科研能力,也能成為學生得榜樣和標桿。他們對學科理解透徹、眼界寬闊、學識深、問不倒,學生會“崇拜”這樣得老師,把老師當成學習得目標和“偶像”。
執信中學校長何勇相信,未來,學校和老師必須具備“橫貫能力”,“以往學科邊界明顯,但未來對跨學科得綜合素質能力要求更高,以后學校需要相當比例具備綜合素質、橫貫能力得老師,給孩子足夠得基礎和引領,開拓科學、人文、國際視野。”為此,執信加快高層次、高學歷人才得儲備,正申請博士后工作站,引進一批教育研究博士,開展高中教育和義務教育研究,為課程得高質量和多元化提供支撐。
有人疑惑,博士教中小學,是不是人才浪費?China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可能工作委員會委員、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校長唐江澎表示,英美China師資隊伍碩士生百分百,博士生50%,這正是“用允許秀得人培養更優秀得人”。
感謝: 寶厷
金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