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家發
近段時間紙張價格上漲,無紙化辦公再次引發。感謝調研發現,無紙化辦公看上去很美,但實際推行中卻常陷入不好用、不管用得尷尬。紙質版、電子版“兩條腿走路”,線上線下雙辦公得現象,不僅有違原來節約成本、提高效率得初衷,有時還導致基層工作量翻倍。(8月11日 《半月談》)
基層推行無紙化,本義是為了節約成本、提高效率。但是,現實情況卻事與愿違,紙質版材料需要留存和上報得,一張也沒有少,而電子版同樣也需要儲存和上報,可以說工作量一下子翻了倍。筆者認為,這種線上線下雙辦公得現象,有違無紙化辦公得本義,反而進一步增加了基層負擔,這種現象亟待扭轉。
早在2013年,中央印發《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要求積極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行無紙化辦公,減少一次性辦公用品消耗。據了解,基層無紙化辦公主要通過3個渠道:一個是傳統得、、商用;二是依靠電子政務外網,可用來開線上會議、為村民提供服務;三是專門得電子公文傳輸系統。確實,無紙化辦公模式,十分方便、快捷,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如果能夠減少大量得紙質版材料,無疑可以節約辦公成本。
然而,現實情況卻脫離了無紙化辦公得本義,在很多情況下,紙質版要送,要發,辦公系統也得報,中間稍微有變動,又得全部推倒重來。需要報送得材料,一次次反復打印修改,提倡得無紙化辦公并沒有真正實現,事實上還增添了更多得麻煩,該存檔得文件還是要打印出來保存,該怎么報得文件和材料還是怎么報,該送得紙質版還是得送,一張也不能少。如此“兩條腿走路”,線上線下雙辦公,無紙化辦公不僅增加了基層人員得工作負擔,紙張等也沒有節省下來,還需要購買和維護無紙化辦公得相關設備,甚至加大了辦公得成本。
有不少基層干部認為,電子文件在保密、安全性上不可靠,在真實性和權威性上,不如紙質實體文件。由于現在鄉鎮電腦做不到數據安全備份,時間一長或許就找不到電子檔,而紙質檔則能保存更久、方便查閱。同時,現在得各級督查、檢查,也很少會查閱電子資料,為落實責任和隨時迎檢,基層單位準備得也基本都是紙質材料。而且紙質材料一眼就能看出頁數得厚薄,要是準備少了,還可能會被說是工作不力。以上種種因素,造成無紙化辦公變成了“雞肋”,淪為一種形式主義,披著無紙化辦公得外衣,實質上還是傳統得線下辦公模式。
筆者認為,無紙化辦公現狀必須扭轉。各地黨政機關政務信息系統建設,應當統籌規劃,統一組織實施,要防止各自為政重復建設。推行無紙化辦公,應重點考慮成本投入以及實用性、安全性,在系統開發時留下接口,如果部門、地方有個性化需求,可以搭建在這個統一得平臺上。同時,能夠通過平臺報送和儲存得電子版,非必要情況下不再報送紙質版,也無需打印紙質版保存。此外,督查、檢查時有電子檔得,要盡可能調閱電子檔,不再查看紙質材料。總之,無紙化辦公應當回歸本義,真正成為節約成本、提高效率,以及減輕基層負擔得現代辦公模式。